[发明专利]一种连续管温度压力监测光缆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7537.4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0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崔士斌;李树全;徐英莉;吴冠霖;宋志军;刘福顺;邹杨;张泽宇;孟强;刘奇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12 | 分类号: | E21B47/12;E21B47/06;E21B47/07;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春光;任默闻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温度 压力 监测 光缆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管温度压力监测光缆及其制造方法。连续管温度压力监测光缆包括连续管及缆芯,缆芯包括测温光纤束及测压光纤束,各测压光纤束分别与一压力监测组件相接,各压力监测组件沿连续管的轴向间隔设置,且各压力监测组件分别贯穿连续管的管壁并监测连续管的外部的压力。连续管温度压力监测光缆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上述连续管温度压力监测光缆。本发明可以对生产井全井段各处的温度进行监测,能大幅增加测温点的个数,提高测温点的密度,保证测温的全面性及准确性;同时采用测压光纤束配合压力监测组件进行测压能有效提高测压精度及压力数据传导速度,能有效实现压力数据在线直读,且维护管理成本非常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测井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连续管温度压力监测光缆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超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大多采用SAGD生产工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具体方法是在油藏上部采用一口水平井(或几口直井)注入高干度蒸汽,形成蒸汽腔,蒸汽腔上方的原油受热流动,与蒸汽冷凝水一起在重力作用而下移,通过位于油藏下部的水平生产井采出。
在SAGD开发中,通过监测水平生产井油层段(水平段)的温度压力参数,调整注汽部位和注汽速率,指导水平生产井的排液速度(产量),控制蒸汽腔下缘与下水平生产井油层之间的液面高度,以保持SAGD连续高效生产。
目前在SAGD水平生产井应用较多的热电偶测温、毛细管测压,受井筒内径制约,测温点较少(不到10个);而毛细管测压存在传导压力迟滞、精度低,以及需定期补氮等维护管理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管温度压力监测光缆及其制造方法,能有效解决现有测温测压技术中测温点较少、测压过程中存在传导压力迟滞、精度低以及维护管理繁琐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管温度压力监测光缆,其中,所述连续管温度压力监测光缆包括连续管以及设于所述连续管的内部的缆芯,所述缆芯包括至少一组测温光纤束及多组测压光纤束,各所述测压光纤束分别与一压力监测组件相接,各所述压力监测组件沿所述连续管的轴向间隔设置,且各所述压力监测组件分别贯穿所述连续管的管壁并监测所述连续管的外部与各所述压力监测组件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压力。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温度压力监测光缆,其中,所述测温光纤束包括测温光纤及第一毛细管,所述测温光纤封装于所述第一毛细管中;各所述测压光纤束均包括测压光纤及第二毛细管,各所述测压光纤均封装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毛细管中。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温度压力监测光缆,其中,所述测温光纤束及各所述测压光纤束通过至少一层固定钢丝绞合固定形成所述缆芯。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温度压力监测光缆,其中,所述测温光纤束及各所述测压光纤束通过两层固定钢丝绞合固定,且两层所述固定钢丝的绞合方向相反。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温度压力监测光缆,其中,所述缆芯还包括中心加强钢丝,所述测温光纤束及各所述测压光纤束沿所述中心加强钢丝的周向排列于所述中心加强钢丝的周围。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温度压力监测光缆,其中,所述压力监测组件包括压力传感器与感压膜盒,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测压光纤束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感压膜盒连接,所述感压膜盒贯穿所述连续管的管壁,所述连续管的外部的压力通过所述感压膜盒传递至对应的所述压力传感器。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温度压力监测光缆,其中,所述感压膜盒包括盒体、第一导压管及第二导压管,所述盒体的内部通过密封感压膜片分隔形成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充满导压油,所述第二腔室的内部充满硅脂,所述第一导压管的一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接,所述第一导压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导压管的一端贯穿所述连续管的管壁与所述连续管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二导压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内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75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源微生物驱油油藏筛选评价方法
- 下一篇:一种干衣机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