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管温度压力监测光缆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7537.4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0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崔士斌;李树全;徐英莉;吴冠霖;宋志军;刘福顺;邹杨;张泽宇;孟强;刘奇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12 | 分类号: | E21B47/12;E21B47/06;E21B47/07;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春光;任默闻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温度 压力 监测 光缆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连续管温度压力监测光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管温度压力监测光缆的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100:将至少一组测温光纤束及多组测压光纤束预制成缆芯;
步骤200:将所述缆芯安装于连续管的内部;
步骤300:在所述连续管的内部安装压力监测组件,所述压力监测组件设有多组,多组所述压力监测组件与多组所述测压光纤束一一对应相接;
所述步骤100包括:
步骤101:将测温光纤封装于第一毛细管中,得到所述测温光纤束;并将各测压光纤封装于对应的第二毛细管中,得到所述测压光纤束;
步骤102:将所述测温光纤束与各所述测压光纤束沿中心加强钢丝的周向排布于所述中心加强钢丝的周围,采用固定钢丝将所述测温光纤束、各所述测压光纤束及所述中心加强钢丝绞合固定,得到所述缆芯;
所述步骤200包括:
步骤201:选定深度大于所述连续管温度压力监测光缆的长度50m以上的直井;
步骤202:将所述连续管的第二端密封,形成密封端;
步骤203:在所述连续管的所述密封端安装导向头;
步骤203:将所述导向头与所述连续管的密封端由所述直井的井口下入所述直井的内部直至所述连续管的第一端到达所述直井的井口处,将所述连续管的第一端通过井口密封器悬挂定位于所述直井的井口;
步骤204:将所述缆芯由所述连续管的第一端匀速下入至所述连续管中;
步骤205:将所述连续管与所述缆芯同步地由所述直井中起出;
步骤206:于距离所述连续管的所述密封端的端面预定距离处将所述连续管截断,所述连续管形成套设于所述缆芯的外侧的第一段以及与所述第一段分离的第二段,使所述缆芯由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的截断处露出;
步骤207:对露出的所述缆芯的端部进行磨平及密封;
步骤208:在所述缆芯与所述第一段的内壁之间安装定位元件,使所述缆芯与所述第一段定位;
步骤209:将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于截断处重新连接并固定密封,完成所述缆芯于所述连续管内部的安装;
所述步骤300包括:
步骤301:根据被测试井的深度确定多个待测压位置;
步骤302:根据各所述待测压位置,在所述连续管上确定各所述压力监测组件的安装位置;
步骤303:在所述连续管的管壁上对应各所述安装位置处切割开设安装开口并将由所述连续管上切割下的部分作为对应的所述安装开口的封盖,在各所述安装开口的沿所述连续管的轴向的两端处,于所述连续管的内壁与所述缆芯之间分别装设定位元件;
步骤304:将所述缆芯的与所述安装开口对应的位置处的固定钢丝去除,选取一组所述测压光纤束,并于对应的所述安装开口处将选定的所述测压光纤束与一所述压力监测组件相接:
步骤305:在所述封盖上开设传压孔,将所述封盖盖设于对应的所述安装开口处,使所述压力监测组件的一部分贯穿所述传压孔与所述连续管的外部连通;
步骤306:对所述压力监测组件进行检测,待检测通过后,将所述封盖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开口固定密封;
所制造的连续管温度压力监测光缆包括连续管以及设于所述连续管的内部的缆芯,所述缆芯包括至少一组测温光纤束及多组测压光纤束,各所述测压光纤束分别与一压力监测组件相接,各所述压力监测组件沿所述连续管的轴向间隔设置,且各所述压力监测组件分别贯穿所述连续管的管壁并监测所述连续管的外部与各所述压力监测组件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压力;
所述测温光纤束包括测温光纤及第一毛细管,所述测温光纤封装于所述第一毛细管中;各所述测压光纤束均包括测压光纤及第二毛细管,各所述测压光纤均封装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毛细管中;
所述测温光纤束及各所述测压光纤束通过至少一层固定钢丝绞合固定形成所述缆芯;
所述测温光纤束及各所述测压光纤束通过两层固定钢丝绞合固定,且两层所述固定钢丝的绞合方向相反;
所述缆芯还包括中心加强钢丝,所述测温光纤束及各所述测压光纤束沿所述中心加强钢丝的周向排列于所述中心加强钢丝的周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753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源微生物驱油油藏筛选评价方法
- 下一篇:一种干衣机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