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4078.4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63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江依达;郭利德;邓良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冯艳莲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摄像头 模组 移动 终端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该摄像头模组包括底板,封装在所述底板上的用于折转光轴的反射镜,以及沿光轴排列的第一镜组及第二镜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反射镜转动的防抖马达;其中,所述第二镜组包括多个用于折叠光线路径的反射面,且所述多个反射面中至少部分反射面为所述光线在设定角度照射时可透过的反射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摄像头模组中增加第二镜组,该第二镜组上具有多个反射面以及可以透射的面,从而光线在穿过第二镜组时,可以折叠光线的路径,进而缩短摄像头模组的长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性电子手机的普及,手机摄像头已逐渐取代数码相机,随着对摄像的要求越来越高,长焦镜头在手机摄像头发展也越来越重要,要做到更高倍率受限于手机尺寸,如何在满足性能的前提将更高倍率的长焦摄像头小型化相当关键。如现有技术中采用的一种折叠透镜摄像头模组,通过采用光线反射的原理将通过第一光轴的光的方向改变到第二光轴上,并在图像传感器处形成像图像。但是使用单一反射元件折叠光路,光学总长没有根本性改变,其折叠摄像头模组焦距范围8-14mm,其望远比|TTL(Total track length,光学总长)/f(Focal length,焦距)|在0.8-1.2的范围内,较难适用于焦距大于14mm的长焦镜头,模组尺寸仍然较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用以增加焦距的同时维持摄像头模组的小型化,进而提高摄像效果。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该摄像头模组包括一个底板,以及封装在该底板上的用于折转光轴的反射镜,以及一个第一镜组以及第二镜组,其中,第一镜组及第二镜组沿光轴排列。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反射镜转动的防抖马达,通过设置的该马达可以防止抖动对拍照带来的影响。在具体设置该第二镜组时,该第二镜组包括多个用于折叠光线路径的反射面,且所述多个反射面中至少部分反射面为所述光线在设定角度照射时可透过的反射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摄像头模组中增加第二镜组,该第二镜组上具有多个反射面以及可以透射的面,从而光线在穿过第二镜组时,可以折叠光线的路径,进而缩短摄像头模组的长度,实现小型化。
在具体设置第二镜组的反射面时,该反射面包括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为所述光线在设定角度照射时可透过的反射面;其中,所述第二反射面的个数为至少三个。通过设置的第二反射面与第一反射面的配合折叠了光线在第二镜组内的传播路径。
在具体设置该第二镜组时,该第二镜组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如采用单个透镜,或者采用多个透镜,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镜组包括相对而置的第一棱镜及第二棱镜;其中,所述第一棱镜上设置有入光面,以及第二反射面及至少一个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棱镜上设置有两个相对而置的所述第二反射面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反射面,其中,所述两个第二反射面中远离所述第一棱镜的第二反射面为出光面。通过采用两个棱镜的配合来折叠光线在第二镜组中的传播路径。
在具体设置第一棱镜时,所述第一棱镜上设置有一个第二反射面,且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入光面相邻而置,其中,所述第一棱镜的第二反射面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介于19.5°-25.5°的范围内。如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棱镜上的第二反射面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为22.5°。
在具体设置第一棱镜时,所述第一棱镜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反射面,且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面分列在所述入光面两侧;其中,所述第一棱镜的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介于109.5-115.5°范围内。如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棱镜的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为112.5°。
在具体设置第二棱镜时,所述第二棱镜上的出光面与所述入光面平行。
此外,该第二棱镜具有一个第一反射面,且所述第二棱镜的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的夹角介于64.5°-70.5°范围内。如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棱镜的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的夹角为6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40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圆针织机的无虚线成圈装置和圆针织机
- 下一篇:壁挂衣物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