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电膜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2703.1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33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江州;刘立冬;洪莘 | 申请(专利权)人: | 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14 | 分类号: | H01B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膜,其包括承载层,承载层包括设有凹槽的第一侧和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凹槽形成网格状;导电膜还包括电极引线和导电网格,凹槽填充导电材料形成相互连通的导电网格,电极引线由导电材料形成,电极引线和导电网格电性连接;其中,导电材料的填充量不大于凹槽容积的三分之二,这样可以防止导电材料迁移,保证导电膜的导电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膜。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透明导电膜已成功应用于液晶显示器、触控面板、电磁波防护、太阳能电池的透明电极透明表面发热器及柔性发光器件等领域中,传统的透明导电膜是基于氧化铟锡材料(ITO)通过真空镀膜、图形化蚀刻的工艺在绝缘基材上进行制备。
由于铟的价格高昂且属于稀缺资源,导致ITO成本高昂;且绝缘基材上整面镀ITO再图形化蚀刻的工艺流程会浪费大量的ITO以及产生大量的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液,其无疑将大大增加产品生产成本;同时,传统的制作流程复杂且冗长,使导电层的导电性差,从而导致良品率不高。
目前,金属网格型透明导电膜是被看好的ITO透明导电膜的未来替代材料。在其生产过程包括为先在基板上面涂布一层UV胶或压印胶,然后将模具贴合在基板上,固化,最后脱模再沉积导电材料,然而导电材料的不固定性一直是困扰导电膜的导电性的一个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膜以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为:
一种导电膜,其包括:
承载层,其包括第一侧和相对设置的第二侧;
导电网格,所述承载层第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形成网格状,所述凹槽中填充导电材料形成相互连通的导电网格,其中,所述凹槽中导电材料的填好量不大于所述凹槽容积的三分之二;
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引线由导电材料形成,且所述电极引线与所述导电网格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材料的平均填充深度不大于所述凹槽深度的三分之二。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分别为矩形、梯形、多边形或曲边形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填充两种不同的导电材料或填充粒径不同的导电材料。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膜包括基底,所述承载层位于所述基底一表面,且所述导电网格位于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或,所述导电膜包括基底以及第二承载层,所述基底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承载层位于所述基底的第一表面,且所述导电网格位于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二承载层位于所述基底的第一表面一侧或者第二表面一侧,且所述第二承载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表面上设有第二导电网格以及第二电极引线,且所述第二导电网格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材料在所述凹槽中填充结束处的截面形状为平齐、凸起或凹陷。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膜还包括引线凹槽,所述电极引线由所述引线凹槽填充所述导电材料形成,其中,所述导电材料的填充量不大于所述引线凹槽容积的三分之二。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导电网格形成导电通道,所述导电通道之间彼此绝缘,所述每个导电通道分别对应电性连接所述电极引线。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导电通道之间设有配色区,所述配色区具有配色凹槽,且所述配色凹槽形成网格;所述配色凹槽中填充所述导电材料形成配色区。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网格的形状为菱形、矩形、正多边形、平行四边形或随机多边形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27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近光车灯
- 下一篇:基于串级结构的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