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组一致性评价方法与电池组均衡策略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2597.7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9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郭东旭;冯旭宁;郑岳久;韩雪冰;卢兰光;欧阳明高;何向明;杨耕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96 | 分类号: | G01R31/396;G01R31/367;G01R31/388;G01R31/378;H01M10/42;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王程;黄易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一致性 评价 方法 均衡 策略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组一致性评价方法与电池组均衡策略。其中,所述电池组一致性评价方法通过获取待测电池组经历充放电循环后,各个待测电池单体的初始额定容量和初始可放电量,可以建立初始额定容量与初始可放电量的关系图。在所述待测电池组投入使用后,本申请可以随时建立实际额定容量与实际可放电量的关系图。进一步地,本申请分别获取两张关系图中的关键电池单体信息,即可划分所述待测电池组的初始电池单体分布区域和实际电池单体分布区域,得到一致性评价的量化指标,即电池单体分布区域的面积。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组一致性评价方法操作简单,获取数据少,计算过程简单,可实现电池组一致性的直观评估和量化评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组一致性评价方法与电池组均衡策略。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锂离子电池具有自充率低、工作范围广(可在-25℃至50℃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无记忆效应、环境友好和寿命长等优点,逐渐成为纯电动汽车的车用动力电池的主流。受限于锂离子电池单体的容量和电压等级,锂离子电池单体并不能直接用于驱动电动汽车。需要将几百节锂离子电池单体以串并联的形式组成锂离子电池组,具备合适的容量和电压等级,方能为纯电动汽车提供足够的功率和能量以满足其动力性和续驶里程等要求。由于锂离子电池组内的各锂离子电池单体存在不一致性,会产生短板效应,导致锂离子电池组的动力性衰减、耐久性衰减或其他性能的衰减,甚至导致一系列安全性问题的产生。为避免上述问题发生,需在锂离子电池组使用过程中,对锂离子电池组的一致性进行评价,并针对一致性评价结果对电池组进行必要的在线均衡,同时对电池组进行周期性的保养维护。
在传统方案中,锂离子电池组的一致性评价方法以锂离子电池组内全体电池数据为基础,通过绘制电压曲线或计算内阻标准差等方式评价电池组一致性。这种电池组一致性评价方法的问题是:每次进行电池组一致性评价时,均需要采集或检测电池组内所有电池单体的电池数据,耗费时间长,评价效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方案中,电池组一致性评价方法需采集电池组内所有电池单体的电池数据,导致耗费时间长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组一致性评价方法与电池组均衡策略。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组一致性评价方法,包括:
在待测电池组经历充放电循环后,分别获取所述待测电池组中,各个待测电池单体的初始额定容量和初始可放电量;
依据所述待测电池单体的初始额定容量与所述待测电池单体的初始可放电量的关系,生成第一数据图表;
将所述待测电池组投入使用,在持续预设时间段后,分别获取所述待测电池组中,各个所述待测电池单体的实际额定容量和实际可放电量;
依据所述待测电池单体的额定容量与所述待测电池单体的可放电量的关系,生成第二数据图表;
对所述第一数据图表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图表中的关键电池单体信息,划分所述待测电池组的初始电池单体分布区域,对所述第二数据图表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二数据图表中的关键电池单体信息,划分所述待测电池组的实际电池单体分布区域;
分别计算所述初始电池单体分布区域的面积,以及所述实际电池单体分布区域的面积;
依据所述初始电池单体分布区域的面积与所述实际电池单体分布区域的面积,评价所述待测电池组的一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25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