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析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电解水阳极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0986.0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1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邓远名;刘再冉;汤皎宁;王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755 | 分类号: | B01J23/755;C25B1/04;C25B11/0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方良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析氧催化剂 制备 泡沫镍 阳极 电解水 电化学技术领域 原位共沉淀反应 预处理 碳酸氢盐溶液 泡沫镍表面 亚铁盐溶液 混合处理 生产效率 生长条件 析氧活性 制备工艺 过电位 镍离子 水热 析氧 阻抗 | ||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析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电解水阳极。该析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泡沫镍;将所述泡沫镍置于亚铁盐溶液中进行混合处理,然后加入碳酸氢盐溶液,在所述泡沫镍表面进行原位共沉淀反应,得到析氧催化剂。该制备方法条件温和,无需对泡沫镍预处理,无需额外添加镍离子原料,也无需水热等苛刻生长条件,有效简化了制备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备成本;最终得到的析氧催化剂具有析氧过电位低、阻抗小、以及析氧活性稳定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析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电解水阳极。
背景技术
电解水制氢(2H2O→O2+2H2),作为一种有效获得清洁能源的方法,在科学界饱受关注。其中,析氧反应(2H2O→4H++O2+4e–)是一个O-H键断裂,O-O键形成的4电子电化学反应过程,该过程化学动力学缓慢、效率低(表现为较高的过电位),因此催化剂的引入,在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降低过电位,加快反应进程)。传统的析氧催化剂,如金属铂、钌、铱及其氧化物,性能优异,然而该类催化剂大多属于贵金属,产量稀少,价格昂贵。为了降低成本,研究人员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非贵金属基析氧催化剂上。截止目前,非贵金属基析氧催化剂的研究主要包括Fe基及Ni基固态催化剂,如:金属、氧化物、羟基氧化物、磷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硒化物、硼酸盐和硼化物。析氧催化剂常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锌-氧空气电池。这其中,电极的制备方式极大地影响催化剂的性能,于是制备析氧电极的方法便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
目前制备析氧电极的常见方法有:(1)先制备催化剂粉体,再将其涂覆于惰性电极片上。如现有报道,通过共沉淀法,将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含有镍、铁、钒的氯化盐的水溶液中,直接得到镍铁钒超薄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片【CN108726582A】。还有报道将Na2Fe(CN)5NO·2H2O溶液加入到Ni(NO3)·6H2O溶液中,搅拌均匀,静置后离心分离、洗涤、真空干燥,得到NiFe(CN)5NO纳米颗粒,然后将NiFe(CN)5NO纳米颗粒超声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加入硫源,超声分散搅拌均匀后,转移至反应釜后得到产物S-NiFe(CN)5NO【CN108842165A】。(2)在碳布、泡沫镍等基材上生长催化剂。如报道通过简单的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制备了负载在泡沫镍上的三维Fe-NiSe/NF阳极析氧催化剂【CN107262118A】。有报道通过将镍盐、尿素溶于去离子水中,再加入氧化石墨烯后与泡沫镍一起水热的方法制备了镍铁氢氧化物/还原氧化石墨烯电化学析氧催化剂【CN108707923A】。或者,在泡沫镍上电沉积聚苯胺,制得Ni@PANI复合材料【CN108080034A】。还有报道通过镍无机盐和铁无机盐前驱体、氟化铵、尿素混合后与泡沫镍一起水热的方法制备FeOOH/NiFe LDHs@Ni foam一体化电极【CN107620087A】。Feng Gao等人通过水热法在上碳布上负载FeOOH@FeNi3【Nanoscale,2018,10,10971】。Yang Tang等人通过电沉积的方法负载Ni/NiFe(OH)x在泡沫镍上【ChemElectroChem,2018,5,2577-2583】。
相对而言,方法(1)步骤繁琐,且电极上的催化剂涂层通常需要辅以粘合剂,因此制备的电极存在高电阻和低稳定性的缺点。同时,粘合剂在循环过程中极易溶解到电解液中,最终导致析氧催化剂从电极上脱落。在方法(2)中,首先需要对商用泡沫镍进行清洗处理,随后通常需要水热等苛刻条件,导致负载型催化剂无法广泛应用于工业。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09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