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惰轮托架加工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43999.2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6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赵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泽田汽车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8 | 分类号: | B23Q3/08;B24B41/06;B23Q11/00;B24B5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典彪 |
地址: | 4011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台 惰轮 托架 工作台 气缸 通孔 活塞杆 本实用新型 加工工装 夹持 夹持设备 加工效率 定位杆 同轴 压板 正对 申请 | ||
本实用新型申请属于零件夹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惰轮托架加工工装,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两侧均设有活塞杆向上布置的第一气缸,两个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均设有压板,所述工作台位于两个第一气缸之间的位置上设有的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第四凸台和第五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用于定位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凸台用于定位第二通孔,所述第三凸台用于定位第四通孔,所述第五凸台用于定位第五通孔,所述第二凸台上设有同轴的定位杆,所述工作台靠近第四凸台的一侧设有活塞杆与第四凸台正对的第二气缸。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夹持惰轮托架,解决了对惰轮托架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惰轮托架进行反复夹持导致加工效率降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零件夹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惰轮托架加工工装。
背景技术
汽车上的惰轮托架一般经过铸造而成,如图1所示,铸造成型的惰轮托架沿周向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惰轮托架位于第三通孔和第五通孔之间的位置上开设有第六通孔;第一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位于惰轮托架的同侧均设有凸起,惰轮托架上开设有与第二通孔同轴的圆形凹槽。
在惰轮托架上的第一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内壁加工螺纹或打磨时,需要对惰轮托架进行多次调整并夹持,调整惰轮托架的夹持位置需要进行多步操作,这样导致对惰轮托架的加工速率减慢,降低了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惰轮托架加工工装,以解决对惰轮托架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惰轮托架进行反复夹持导致加工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惰轮托架加工工装,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两侧均设有活塞杆向上布置的第一气缸,两个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均设有压板,所述工作台位于两个第一气缸之间的位置上设有的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第四凸台和第五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用于定位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凸台用于定位第二通孔,所述第四凸台用于定位第四通孔,所述第五凸台用于定位第五通孔,所述第二凸台上设有同轴的定位杆,所述工作台靠近第四凸台的一侧设有活塞杆与第四凸台正对的第二气缸。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使用本工装对惰轮托架夹持前,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处于收缩状态;将惰轮托架上的第一通孔与第一凸台正对、第二通孔与第二凸台正对、第四通孔与第四凸台正对、第五通孔与第五凸台正对,将定位杆伸入第二通孔内,圆形凹槽扣合在第二凸台上;启动第一气缸,人为控制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收缩,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收缩带动压板向下移动,压板向下移动将惰轮托架压紧;启动第二气缸,控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将惰轮托架抵紧。通过第一气缸的第二气缸,将惰轮托架从不同方向夹持固定。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使用本工装夹持固定惰轮托架,将惰轮托架固定的同时能使需要加工螺纹孔的通孔都朝向上方,便于加工;
(2)在对惰轮托架加工螺纹过程中,通过一次性夹持固定就能完成螺纹加工,夹持步骤少,夹持操作时间短,加工效率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工装对惰轮托架固定效果好,夹持速度快。
进一步,所述压板的一侧设有限位板。通过设置限位板,在对惰轮托架加工螺纹过程中能防止压板发生旋转,保证了压板对惰轮托架夹持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工作台中部设有空腔,所述工作台一侧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出料口,所述空腔内壁一侧铰接有可伸缩的导料板,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横杆,所述横杆远离活塞杆的一侧顶杆,所述顶杆与导料板的活动端铰接。控制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向下移动时,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横杆和顶杆向下移动,顶杆向下移动推动导料板向下移动,导料板呈倾斜状态,加工螺纹时产生的废屑会掉落在空腔内,废屑落在倾斜的导料板上通过出料口滑出工作台,这样能起到自动清理废屑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出料口处设有收集箱。通过设置收集箱便于对废屑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泽田汽车部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泽田汽车部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439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杆粗加工夹具
- 下一篇:空调压缩机托架固定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