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立柱内饰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08276.3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76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闻文;金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B60R21/213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饰板主体 内饰板 冲击区域 汽车立柱 内表面 气囊 弱化 本实用新型 冲击能量 弱化区域 影响气囊 内饰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立柱内饰板,包括内饰板主体,所述内饰板主体的内表面上具有能够被展开的气囊冲击的冲击区域;在所述内饰板主体的所述内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弱化所述内饰板主体的结构强度的内饰板凹槽,所述内饰板凹槽位于所述冲击区域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立柱内饰板,通过在冲击区域的下方设置内饰板凹槽来弱化内饰板主体的结构强度,而将内饰板所受气囊的冲击能量集中到弱化区域处爆发,控制内饰板主体开裂的位置,以避免影响气囊展开,并且结构简单,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板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立柱内饰板。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高档车,多配有侧部气囊,在气囊展开过程中,会冲击汽车立柱上的内饰板,可能导致内饰板开裂,从而刮伤气囊。
对此,现有技术中常规做法是将内饰板改用抗冲击性能更强的材料制成,或者在内饰板上的冲击区域将材料壁厚增厚,但这都会导致零件单价的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于侧部气囊展开,并且能够节约材料和成本的汽车立柱内饰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汽车立柱内饰板,包括内饰板主体,所述内饰板主体的内表面上具有能够被展开的气囊冲击的冲击区域;在所述内饰板主体的所述内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弱化所述内饰板主体的结构强度的内饰板凹槽,所述内饰板凹槽位于所述冲击区域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内饰板凹槽包括朝向所述内饰板主体的下端凸起的弧形段,所述冲击区域的下端位于所述弧形段的两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段具有开口朝向所述冲击区域的凹部,所述冲击区域的下端位于所述凹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内饰板凹槽的截面呈V型。
进一步地,在所述内饰板主体的所述内表面上还设置有跨接在所述内饰板凹槽的上下两侧的连接桥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桥结构包括桥主体、连接在所述桥主体的一端上的第一连接臂和连接在所述桥主体的另一端上的第二连接臂;
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分别与所述内饰板主体的所述内表面连接,在所述桥主体与所述内饰板主体的所述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隔间隙;
所述内饰板凹槽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并且所述内饰板凹槽穿过所述间隔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和所述桥主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桥结构与所述内饰板主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在所述内饰板主体的所述内表面上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桥结构。
进一步地,在所述内饰板主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内饰板凹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预设裂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立柱内饰板,通过在冲击区域的下方设置内饰板凹槽来弱化内饰板主体的结构强度,而将内饰板所受气囊的冲击能量集中到弱化区域处爆发,控制内饰板主体开裂的位置,以避免影响气囊展开,并且结构简单,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立柱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在内饰板主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连接桥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内饰板凹槽穿过桥主体与内饰板主体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间隙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082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