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变扫气相位的直流扫气式发动机气缸套、组件及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87720.0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94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梁兴雨;杨佩剑;舒歌群;朱志杰;刘子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F1/00 | 分类号: | F02F1/00;F02B29/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坤 |
地址: | 300354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缸套 扫气 直流扫气 发动机气缸套 扫气口 可变 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 二冲程发动机 啮合 气密性连接 齿形结构 上端位置 上下交错 上下移动 实际工况 同轴设置 移动过程 轴线移动 传统的 动力性 排放性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变扫气相位的直流扫气式发动机气缸套、组件及发动机,该可变扫气相位的直流扫气式发动机气缸套包括:气缸套上部;以及与气缸套上部同轴设置的气缸套下部,其上设置有扫气口;其中,扫气口随气缸套下部沿气缸套上部的轴线移动,改变扫气相位,且气缸套下部在移动过程中,其与气缸套上部保持气密性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可变扫气相位的直流扫气式发动机气缸套、组件及发动机将传统的直流扫气式二冲程发动机气缸套在靠近扫气口上端位置分为上下两部分,通过上下交错的齿形结构相互啮合,实现扫气口整体上下移动,以改变扫气相位,从而可以根据实际工况作出适当调整,使发动机达到满足要求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扫气式二冲程发动机气缸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扫气相位的直流扫气式发动机气缸套、组件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二冲程发动机充入新鲜空气并排出废气的全过程叫扫气过程。没有良好的扫气过程,发动机不可能正常运转。所以,扫气过程既是发动机工作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是决定发动机动性、经济性和排放性极为重要的环节。
直流扫气式二冲程发动机缸套下部沿周向开有若干扫气口,在活塞下行冲程中,排气阀打开进行自然排气,随着活塞的继续下行,当活塞上边缘,更具体说当第一道活塞环上边缘经过扫气口上端使扫气口与气缸内联通时,扫气口开启,此时刻为扫气正时时刻,新鲜空气进入气缸进行扫气、换气等过程。活塞继续下行,扫气口开启的面积逐渐增大,直到活塞将扫气口完全开启后达到下止点并上行,逐渐关闭扫气口。扫气相位直接影响换气质量的好坏和缸内新鲜充量的多少,进而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
然而,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气缸套中扫气口的位置固定在缸套上,因此扫气相位也是固定的,无法根据实际工况作出适当调整,使发动机满足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变扫气相位的直流扫气式发动机气缸套、组件及发动机,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扫气相位无法根据实际工况作出适当调整,使发动机满足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要求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可变扫气相位的直流扫气式发动机气缸套,包括:气缸套上部;以及气缸套下部,与所述气缸套上部同轴设置,包括:扫气口,设置在所述气缸套下部上,其实现发动机扫气;其中,所述扫气口随所述气缸套下部沿所述气缸套上部的轴线移动,改变扫气相位,且所述气缸套下部在移动过程中,其与所述气缸套上部保持气密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气缸套上部和所述气缸套下部在其二者的连接处均对应设置有:内圈,沿所述气缸套上部或所述气缸套下部的周向设置;凸齿,间隔设置在所述内圈的顶面上,且所述气缸套上部的所述凸齿与所述气缸套下部的所述凸齿交错设置并相互啮合;以及外圈,套设在所述内圈的外侧并凸出所述内圈的所述顶面,与所述凸齿的外侧壁贴合设置,且所述外圈的凸出高度介于所述内圈的顶面与所述凸齿的齿顶面之间;其中,所述气缸套下部移动过程中,所述气缸套上部的凸齿和所述气缸套下部中的凸齿相互啮合,并且所述外圈套设在啮合的所述凸齿外侧,维持所述气缸套上部与所述气缸套下部的气密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气缸套上部与所述气缸套下部完全闭合时,所述气缸套上部的外圈和所述气缸套下部的外圈顶面贴合;所述气缸套上部和所述气缸套下部中,所述凸齿的高度均相等,且所述外圈的高度为所述凸齿的高度的二分之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凸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槽和脊,且所述气缸套上部和所述气缸套下部中相邻两所述凸齿啮合时,所述脊嵌入相邻的所述凸齿的所述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877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柴油发电机组云控制器
- 下一篇:重油发动机的缸头及航空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