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盲点监测控制系统模型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43670.2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8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宋绍文;朱子甲;张雷;方磊;李亚军;罗传东;李石;姜家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贾博雍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测功能 盲点监测 盲区 控制系统模型 产品功能 虚拟传感器 报警判断 仿真软件 功能检测 功能验证 控制系统 盲区报警 启动条件 设定条件 虚拟场景 虚拟车辆 逻辑图 模型化 档位 车速 路况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盲点监测控制系统模型设计方法,包括盲区监测功能启动条件判断和盲区监测功能报警判断;通过档位、路况及车速是否同时满足设定条件以启动盲区监测功能,根据产品功能设计了产品功能逻辑图,利用Simulink软件将功能进行模型化,模型可以对仿真软件提供的虚拟车辆、虚拟传感器和虚拟场景的相关数据进行盲区报警功能检测,进而实现了盲点监测控制系统的功能验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安全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盲点监测控制系统模型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盲点监测雷达是汽车上的一款安全类的高科技配置,主要功能是扫除后视镜盲区,通过雷达探测车辆两侧的后视镜盲区中的车辆,对驾驶者以提醒,从而避免在变道过程中由于后视镜盲区而发生事故。
模型设计是盲点监测雷达和控制器开发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模型设计验证功能逻辑、及时发现产品设计初期的一些潜在问题,同时也能弥补实车测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极限工况、非常规工况、故障注入、故障再现、自动化测试等因素造成的问题等。
现技术通常根据产品功能和系统特性,通过Simulink软件搭建系统模型。
场景和动力学模型在电脑上运行,将场景信息以及目标物信息传输给Simulink模型,由模型进行决策控制,决策结果通过UI界面显示,完成对于BSD(盲点监测控制系统)模型测试监测。
目前场景和动力学模型在电脑上联合仿真,动力学模型和场景需要进行交互、信息输出易出现不稳定,操作繁琐容易、数据传输会产生误差影响测试结果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盲点监测控制系统模型设计方法,以解决现技术动力学模型与场景需要进行交互,信息输出易出现不稳定,操作繁琐影响测试精度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盲点监测控制系统模型设计方法,包括:
1)接收模拟车辆输入的档位信号,并判断;
若所述档位信号为前进档位,则进行步骤2),若档位信号为非前进档位,则不启动盲区监测功能;
2)接收模拟车辆输入的路况信息,若所述路况信息符合设定要求,则进入步骤3),若所述路况信息不符合设定要求,则不启动盲区监测功能;
3)接收模拟车辆输入的车速信号,若所述车速信号中的车速大于等于最低设定速度,则进入步聚4),若车速低于最低设定速度,则不启动盲区监测功能;
4)启动盲区监测功能,并判断是否有目标物进入目标区域,若有则判断目标物位于模拟车辆的位置,并进入步骤5);
5)同时判断目标物与模拟车辆的距离及目标物的速度,若目标物速度符合设定要求,所述盲区监测功能发出报警信号。
所述路况信息是指道路是直道还是弯道,以及弯道的半径,且弯道的半径信息通过方向盘转角信息判断。
所述目标物至少为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或行人。
所述目标物位于模拟车辆的位置包括位于模所述车辆的左后方或右后方。
步骤4)还包括接收确认信号以确认目标物的种类,所述目标物为车辆时,进入步骤5)。
所述步骤5)具体为,目标物与模拟车辆的距离在盲区监测区域内,且大于等于设定距离时,进行目标物速度的判断,若目标物的速度小于等于设定速度,盲区监测功能不发出报警信号;
若目标物的速度大于设定速度,所述盲区监测功能发出报警信号;
目标物与模拟车辆的距离在盲区监测区域内,且小于设定距离时,所述盲区监测功能发出报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36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