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认证材质铸件的以水代油的节能环保淬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08045.7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9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叶世如;杜应流;孙成维;魏鹏;姜成启;高绪云;张正凤;蔡伟;杜培;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应流铸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8 | 分类号: | C21D1/18;C21D1/60;C21D1/28;C21D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沈尚林 |
地址: | 237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环保 双认证 淬火 铸件 低温冲击 合金钢 淬火处理 淬火裂纹 力学性能 污油处理 制备铸件 钢种 淬火池 淬火油 搅拌器 制成品 回火 精整 入炉 正火 装车 入库 客户 购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认证材质铸件的以水代油的节能环保淬火方法,以WC9/1.7379双认证材质为原料,经S1制备铸件、S2装车入炉、S3正火、S4淬火、S5回火、S6制成品等步骤,完成了对双认证材质铸件的以水代油的节能环保淬火处理整个过程。本发明双认证材质铸件的以水代油的节能环保淬火方法,无需增加新的淬火池、购买淬火油、淬火搅拌器、污油处理等设备,节能环保;且有效降低淬火裂纹,缩短精整、入库、交期时间;同时大幅提高该合金钢的力学性能,解决该钢种低温冲击值不稳定的问题,满足客户铸件的低温冲击值要求,性能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件铸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认证材质铸件的以水代油的节能环保淬火方法。
背景技术
双认证材质(WC9-1.7379)本是满足高温合金钢性能要求的一种材质,但是对于由双认证材质(WC9-1.7379)制得的铸件,现在客户却要求能够满足低温钢性能要求。
而对于双认证材质(WC9-1.7379)热强钢铸件若正火+回火热处理,性能只能满足Akv/20℃(RT):≥40J,不能满足低温冲击(Akv/-29℃≥40J)性能要求,因此,原有的铸件热处理正火+回火工艺已不能满足客户的性能要求;若采用油淬,虽能满足低温冲击(Akv/-29℃≥40J)低温钢性能要求,但需新建一个(7.5×4.0×2.5=75m3)淬火池,安装一套由8台电机(功率7.5kw,970转/分)组成的淬火搅拌器,并购买一池淬火油、新购一套污油处理设备,这样既增加了热处理周期及成本,也不利于环保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认证材质铸件的淬火方法,利用现有水淬的热处理设备,无需增加新的淬火池、购买淬火油、淬火搅拌器、污油处理等设备,节能、环保,且大幅提高该合金钢的力学性能,解决该钢种低温冲击值不稳定的问题,满足客户铸件的低温冲击值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认证材质铸件的以水代油的节能环保淬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铸件:以WC9/1.7379双认证材质为原料,利用模具浇注制得符合设计要求的铸件;
S2、装车入炉:用行车吊取一个平直的淬火料盘,并平稳地放在空地上,再将制备的铸件根据其结构特点选择直立、侧立或平卧的方式平稳摆放到淬火料盘上,最后利用行车将装有铸件的淬火料盘,吊到热处理炉台车的垫铁上,并推至热处理炉内,装炉温度小于350℃;
S3、正火:对热处理炉进行升温,升温速度控制在≤120℃/h,直至炉内温度达到945~975℃时停止升温,保温处理2~10h;
S4、淬火:保温结束后,停止加热,将铸件随炉冷却至炉内温度为810~830℃时,维持炉内温度20~40min,然后将装有铸件的淬火料盘取出炉并置于静水中淬火冷却,直至铸件温度降至140~160℃时,取出装有铸件的淬火料盘,淬火结束;
S5、回火:将淬火后的装有铸件的淬火料盘,在120min之内置于热处理炉内,并对热处理炉升温,升温速度控制在≤120℃/h,直至炉内温度达到700~740℃时停止升温,保温处理3~12h;
S6、制成品:待回火保温结束后,停止加热,将铸件出炉空冷,检测产品性能,从而制得铸件成品,即完成了对双认证材质铸件的以水代油的节能环保淬火处理整个过程。
优选地,按元素质量百分比计,所述WC9/1.7379双认证材质的原材料的各成分包括:碳0.13%~0.18%、锰0.50%~0.70%、硅≤0.60%、磷≤0.02%、硫≤0.02%、铬2.00%~2.50%、钼0.90%~1.20%、镍≤0.40%、铜≤0.30%、钒≤0.05%、钨≤0.10%、剩余为其他成分。
优选地,所述热处理炉为电炉或燃气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应流铸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应流铸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80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FO460海工厚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DH36钢板的热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