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二衬拱顶回填注浆工艺及注浆管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45792.0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7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廖建东;陈科颖;彭艳;郭俊强;韩永刚;邵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F16L9/1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唐邦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浆管 注浆 回填 二衬 拱顶 注浆工艺 防水板 隧道 顶住 浇筑混凝土 顶端管口 定位操作 定位准确 移动台车 十字口 注浆孔 初凝 脱空 脱模 终凝 混凝土 切割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二衬拱顶回填注浆工艺及注浆管,解决了现有隧道二衬拱顶在回填注浆时注浆不够饱满,注浆管定位操作麻烦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安装注浆管,将注浆管插入注浆孔并延伸至顶住防水板,浇筑混凝土,待初凝后注浆,注浆完成后待混凝土终凝后脱模,移动台车至下处,所述注浆管顶住防水板的顶端管口切割十字口,本发明具有脱空区的注浆饱满,注浆管定位准确,操作方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二衬拱顶回填注浆工艺及注浆管。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的发展,尤其是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建设,隧道工程成为建设的主要工程之一。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采用二次模板台车浇筑时,由于防水板拱顶部分产生气囊、混凝土流动性不足、混凝土灌注量不够等因素,拱顶会产生空洞,需进行回填注浆处理。
回填注浆处理从传统的预埋镀锌钢管或PVC管到现在的RPC管,工艺上得到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具体的在回填注浆过程中,始终存在填充不够饱满,或者在注浆管定位时操作比较麻烦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隧道二衬拱顶在回填注浆时注浆不够饱满,注浆管定位操作麻烦。
本发明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隧道二衬拱顶回填注浆工艺及注浆管。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隧道二衬拱顶回填注浆工艺,包括安装注浆管,所述安装注浆管的具体步骤为:将注浆管插入注浆孔并向上延伸至顶住防水板,所述注浆管顶住所述防水板的顶端管口开设有槽口。
隧道二衬拱顶采用二衬台车为内模进行混凝土浇筑,二衬拱顶从下向上依次包括了模板台车、衬砌混凝土、防水板、土工布以及初期支护,由于混凝土浇筑时可能会由于防水层气囊、混凝土流动不足等原因使得衬砌混凝土层与防水层之间形成脱空区,而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固性,需要对脱空区进行回填注浆,本发明采用注浆管的方式进行注浆,本发明在插入注浆管时,注浆管的插入端的端部顶住防水层,注浆管的顶端的管口还设置槽口,这样在插入注浆管时,无需预留与防水层的空隙,无需计算和控制空隙量,使得注浆管的安装更为方便,而且注浆管定位固定好之后,对防水层有支撑作用,减少防水层气囊的产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防水层气囊造成的脱空,在注浆的过程中,浆液从注浆管底部向上注入,当到达注浆管的顶端时,浆液会沿槽口流向注浆管四周对脱空区进行填充,使得填充更为饱满,待填充完全后,就会形成注浆管与混凝土的完全贴合,保证整个拱顶结构的稳定。
本发明优选一种隧道二衬拱顶回填注浆工艺,所述注浆管的顶端管口对称设置4个槽口形成十字口,这样在注浆时,浆液可以沿4个槽口向注浆管的四周较均匀地流动,最终填充满整个脱空区,使得注浆更为饱满。
本发明优选一种隧道二衬拱顶回填注浆工艺,所述注浆管安装之前先在注浆孔处安装注浆管定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固定法兰盘和定位法兰,所述固定法兰盘满焊在所述注浆孔处,在所述固定法兰盘上安装定位法兰,然后将所述注浆管沿所述定位法兰的孔插入至顶住防水板,再在固定法兰盘的外接管上固定连接套管和注浆管固定管,这样注浆管的顶端面与防水板,下部与固定法兰及注浆管固定管在竖直方向形成了一个更稳定的固定,便于后期注浆,而且拆装方便。
本发明优选一种隧道二衬拱顶回填注浆工艺,所述注浆孔在台车顶模中线等间距均匀布置,这样可以保证注浆管与台车顶模两侧的距离相等,使得注浆管中浆液到达脱空区边沿的距离相同,更有利于浆液填充饱满。
本发明优选一种隧道二衬拱顶回填注浆工艺,所述注浆管安装完成后,在台车顶模和所述防水层之间浇筑二衬拱顶混凝土,二衬拱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混凝土初凝后向混凝土与所述防水层之间的脱空区进行回填注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57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