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热器工作状态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95087.4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9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杨骏;程瑞成;陶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双桦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F01P11/16;F01P7/16;F01P5/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坤伦厚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7 | 代理人: | 刘坤 |
地址: | 245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器 工作 状态 监控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散热器进行实时调控的散热器工作状态监控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器工作状态监控系统,包括控制器、散热器和副水箱;所述散热器由依次连通的进水室、散热管、出水室构成;所述进水室的进水口设置单向阀,所述出水室的出水口设置三通并分别与出水管和旁通管连通,所述旁通管由进水段和出水段组成,所述进水段和出水段分别对应与副水箱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进水段、出水段分别设置由控制器控制的电磁阀;所述进水室、出水室和副水箱内分别设置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汽车显示屏电连接。本发明能对散热器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器工作状态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散热器是汽车冷却系统中的主要机件,其功用是散发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这类散热器通常由散热管、进水室和出水室构成,进水室与出水室通过散热管连通,冷却水在与发动机进行换热后流入进水室,再经进水室流入散热管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再流入出水室中,最后从出水室流出重新回流至发动机进行热量的吸取。
现有的散热器大多只单纯具有散热功能,而无法对自身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更无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自身的工作状态。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能对散热器进行实时调控的散热器工作状态监控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散热器进行实时调控的散热器工作状态监控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散热器工作状态监控系统,包括控制器、散热器和副水箱;所述散热器由依次连通的进水室、散热管、出水室构成;所述进水室的进水口设置单向阀,所述出水室的出水口设置三通并分别与出水管和旁通管连通,所述旁通管由进水段和出水段组成,所述进水段和出水段分别对应与副水箱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进水段、出水段分别设置由控制器控制的电磁阀;所述进水室、出水室和副水箱内分别设置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汽车显示屏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副水箱的底部和顶部上下交错设置竖隔板,所述竖隔板将副水箱分隔成上下蜿蜒的水道,所述水道的首尾两端分别与副水箱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对应。
优选的,所述副水箱的壳体由隔热材料制成,所述控制器设置有预热模式;所述控制器在汽车刚启动时进行预热判定、并在判定通过后进入预热模式,所述控制器处于预热模式时关闭出水管的电磁阀、开启进水段和出水段的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预热判定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判定出水室内的水温是否低于预设的预热阈值,是则进行下一步判定,否则判定不通过;2)判定出水室内的水温是否低于副水箱内的水温,是则判定通过,否则判定不通过。
优选的,所述副水箱的出水口还设置与进水室连通的注水管,所述注水管设置由控制器控制的电磁阀和水泵;所述控制器设置有控温模式;所述控制器在汽车熄火时进行控温判定、并在判定通过后进入控温模式;所述控制器处于控温模式时开启注水管和进水段的电磁阀、关闭出水管和出水段的电磁阀,并启动水泵。
优选的,所述控温判定通过以下步骤进行:a)判定副水箱内的水温是否低于预设的控温阈值,是则进行下一步判定,否则判定不通过;b)判定副水箱内的水温是否低于出水室内的水温,是则判定通过,否则判定不通过。
优选的,所述副水箱底部设置向下延伸的集渣管,所述集渣管与副水箱的进水口位置对应;所述集渣管的上方设置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的底端与集渣管位置对应、顶端朝副水箱的进水口方向弯曲;所述集渣管的底部设置外螺纹并适配密封盖。
优选的,所述散热管的端部设置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呈空心圆台状,所述加强件的内壁设置橡胶层且与散热管的外壁适配,所述加强件的底部与对应的进水室或出水室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双桦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双桦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50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