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茶籽压榨提香工艺方法及该方法所得茶籽油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84903.6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97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赖琼玮;陈劲松;杨耀学;邓一军;凌小辉;黄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C11B1/06;C11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31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茶 压榨 工艺 方法 所得 茶籽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茶籽压榨提香工艺方法,其包括如下工艺步骤:一.烘炒茶籽仁新鲜油茶果剥壳后,所得油茶籽进行干燥、水洗、全脱壳、比重分离、烘炒,获得香味浓郁的茶籽仁;二.熟化茶籽仁新鲜油茶果剥壳后,所得油茶籽进行干燥、水洗、全脱壳、比重分离、熟化,获得熟化的茶籽仁;三.压榨将步骤一茶籽仁30‑50份、步骤二茶籽仁50‑70份和活性炭颗粒0.1‑1份,混合均匀,投入压榨机中榨油,过滤获得香味浓郁的浓香山茶油。本发明工艺简单,所得茶油酸价低,风味浓郁,无毒安全,卫生营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本植物油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油茶籽压榨提香工艺方法及该方法所得茶籽油。
背景技术
油茶系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油茶果由果壳(皮)和油茶籽组成。其中,油茶籽经加工可得到茶油(又称茶籽油、山茶油、油茶籽油)。茶油是一种风味独特、健康富含活性的高档木本食用油,其富含90%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甾醇、多酚、VE和角鲨烯,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具有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还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等多种功能,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目前加工工艺相对都比较复杂或落后,甚至要进行高温精炼才可以食用,严重破坏了其中的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油茶籽压榨提香工艺方法;该方法工艺步骤简单,容易促进香味化合物的形成,并进入山茶油中,能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还可有效去掉有害杂质;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山茶油,其内含有丰富的天然香味化合物,人们食用时可感受到浓郁香味,增强食欲,同时其内有害物质特别低,安全卫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茶籽压榨提香工艺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一.烘炒茶籽仁
新鲜油茶果剥壳后,所得油茶籽进行水洗、干燥、全脱壳、比重分离、磁选、烘炒,获得香味浓郁的茶籽仁;
二.熟化茶籽仁
新鲜油茶果剥壳后,所得油茶籽进行水洗、干燥、全脱壳、比重分离、磁选、熟化,获得熟化的茶籽仁;
三.压榨
将步骤一茶籽仁30-50份、步骤二茶籽仁50-70份和活性炭颗粒0.1-1份,混合均匀,投入压榨机中榨油,过滤获得浓香山茶油。
其中步骤一所述的比重分离是脱除霉变籽或干瘪籽仁,留颗粒饱满的籽仁;霉变籽或干瘪籽仁在风味上差,苦涩。
烘炒采用电热或燃气烘炒,温度120-140℃,时间30-50分钟,使茶籽仁水分控制在1~3质量%,茶籽仁颜色从淡黄色转变为黄褐色或褐色。
其中步骤二所述的比重分离是脱除霉变籽或干瘪籽仁,留颗粒饱满的籽仁;霉变籽或干瘪籽仁在风味上差,苦涩。
步骤二所述的熟化:对茶籽仁进行直接蒸汽蒸,温度为100~110℃,时间30-50分钟,使茶籽仁水分控制在5~10质量%,茶籽仁颜色基本不变。
其中步骤三是将步骤一和二得到的茶籽仁按一定比例混合,保持温度在50~80℃,添加活性炭,进榨油机压榨。
其中步骤三压榨采用反螺旋压榨机,榨轴榨螺可以是中间一段反螺旋或头部和尾部各一段反螺旋或尾部一段反螺旋或中间和尾部各一段反螺旋或头部、中间和尾部各一段反螺旋。
油茶籽全脱壳后,正螺旋压榨过程容易滑膛,榨不出油,反螺旋加进去后,减慢出料速度,增加榨膛内压力,使压榨顺畅,同时压力增加,温度上升,茶籽内风味物质激发,溶入茶油中,使茶油风味更浓郁,其次挤压更有力,也使饼渣残油降低,提高出油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49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