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水联运铁路港湾站至港区堆场卸车的作业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7672.7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1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余永金;黄泽星;肖宇松;王增力;方亚非;张佳楠;周伟丽;蔡云峰;李瑞;丁跃凡;黄瑞;国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武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3/02 | 分类号: | B65G6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倒装 铁路 港湾 到发场 集装箱装卸 动力平车 作业系统 铁水 卸车 堆场 机具 集装箱 集装箱堆放场地 相邻设置 运载工具 编组 轨道 联通 站场 平行 装卸 落地 灵活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水联运铁路港湾站至港区堆场卸车的作业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铁路到发场以及与铁路到发场对应的多个港区,所述铁路到发场设置有至少一条到发线,还包括与所述到发线相邻设置的倒装场,所述倒装场设有至少一条与所述到发线平行的倒装线,所述倒装线的数量少于所述港区的数量,所述倒装线与各所述港区联通,所述倒装线上运行有多个轨道动力平车,铁路港湾站还设有集装箱装卸机具,所述到发线和所述倒装线位于所述集装箱装卸机具的装卸范围内。本发明采用轨道动力平车作为中转运载工具,中转编组作业集装箱不落地堆码,因此铁路港湾站不需要集装箱堆放场地,仅需布置倒装线,集装箱倒装场占地面积小,节省用地,站场布置灵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水联运铁路港湾站至港区堆场卸车的作业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集装箱多式联运具有产业链长、高效快捷、集约经济、安全可靠等优势,是货物运输发展的重要方向。水铁联运、公铁联运已成为集装箱长距离门到门运输服务的主要形式,随着铁路集装箱运输量的增长,铁路集装箱列车中转及编组工作量显著增加。特别是铁水联运项目,一个铁路港前车站(港湾站)对应多个港口码头铁路集装箱场(港区、货区)时,到达的集装箱列车车辆排列顺序杂乱,无法满足多处港口专用线(港区)分类依次快速送达的要求,需重新按港口专用线(港区、货区)线别要求进行重新解体编组后分送到不同的港口专用线(港区)卸车,解编工作量十分繁重,运输中转时间长。
铁路集装箱列车解体编组方式目前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为传统的动车不动箱的解体编组方式,第二大类为动箱不动车的解体编组方式。
其中第一大类传统的动车不动箱的集装箱列车编组方式包括:
1、移车台列车解体编组方式:将待解体的列车推送至移车台前,逐车或多车摘钩后由牵车机送至移车台上,再通过移车台横移至需要编组的股道。车辆分类后集结在不同组号的编组线上,由调车机车送至各自货区(港区)。由于每辆车(或车组)均需摘钩,移车台移动速度慢,因此列车解体编组效率低,一列车(60个车厢)解编大约需要120~180min。这种编组方式仅用于港口、电厂散装货物的卸车作业和空车编组作业。
2、平面调车作业方式:平面调车作业是一种铁路系统最常用,最简单可行的列车解体、编组的作业方式,可以在任何车站实施。利用调车机车经牵出线将待解体车列牵出,逐车推送车列按车辆货物目的地分类组号至各条规定组号的股道。然后返回牵出线,转换道岔后把下一组车辆送到相应组号的股道,如此反复,将全部到达车辆按组号完成分类。车辆分类后集结在不同组号的编组线上,由调车机车送至各自货区(港区)。平面调车作业方式机车车辆往返走行距离长,且需要频繁摘钩,整个列车解编过程若钩数较多,则解编作业时间最长,列车编组效率不高。适合列车解编钩数不多且列车解编组号不多时采用,一般解体一列车(60个车厢)需要60~120min。
3、驼峰溜放调车作业方式:铁路驼峰是纵断面为骆驼驼峰形状的线路,利用调车机车将待解体车列经牵出线牵出,然后推送列车至驼峰峰顶(上坡),车辆利用位于驼峰与编组线高差势能,车辆依靠重力势能(下坡)自行溜入各条需要编组的股道。车辆分类后集结在不同组号的编组线上,由调车机车送至各自货区(港区)。此种列车编组方式为铁路编组站常见的列车编组方式,效率较高,适合大运量频繁的解体作业和流水线作业,自动化驼峰解体一列列车(60个车厢)大约需要15~20min。区段站简易驼峰解体一列列车(60个车厢)需要30~40min。利用驼峰解编列车,需建设铁路驼峰设施,铁路编组场平面、纵断面对地形条件要求较高,编组线数量多,占地面积大,工程投资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武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武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76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外墙保温板堆垛装置
- 下一篇:多维度约束下的楔形货格智能装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