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晶硅薄膜电池尾气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7644.2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6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刚;邓文忠;刘以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铨欣智能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F23J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室 尾气除尘 尾气燃烧 进气管 非晶硅薄膜电池 尾气处理装置 鼓风机 机构设置 前处理 燃烧器 尾气 后处理 处理功能 二次燃烧 高压风机 环形侧面 清洁功能 燃烧效率 处理盒 导流管 导向板 集污盒 进风管 排气管 上端面 输气管 吸尘布 循环管 中颗粒 盒体 滤网 下端 支架 开口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晶硅薄膜电池尾气处理装置,包括鼓风机、进气管、尾气燃烧机构以及尾气除尘机构,所述鼓风机设置在输气管环形侧面上,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前处理箱上端面左侧,且进气管下端与燃烧室一相连接,所述尾气燃烧机构设置在前处理箱内,所述尾气燃烧机构包括燃烧室一、燃烧器一、导流管、燃烧室二、处理盒、滤网、开口、导向板、燃烧器二以及集污盒,所述尾气除尘机构设置在后处理箱内,所述尾气除尘机构包括高压风机、进风管、排气管、循环管、盒体、吸尘布、T型卡块、T型卡槽以及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实现了尾气二次燃烧处理功能,燃烧效率高,还实现了尾气中颗粒杂质彻底清洁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非晶硅薄膜电池尾气处理装置,属于非晶硅薄膜电池加工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非晶硅薄膜电池尾气处理装置无法对尾气进行二次燃烧处理,燃烧效率低,增加了后期尾气处理的难度;现有技术中的非晶硅薄膜电池尾气处理装置无法对尾气中的颗粒杂质进行彻底清洁,清洁效果不佳,所以急需要一种非晶硅薄膜电池尾气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晶硅薄膜电池尾气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非晶硅薄膜电池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后处理箱、鼓风机、输气管、进气管、前处理箱、尾气燃烧机构以及尾气除尘机构,所述后处理箱设置在前处理箱后侧,所述鼓风机设置在输气管环形侧面上,所述输气管安装在前处理箱右端面上,且输气管左端与后处理箱相连接,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前处理箱上端面左侧,且进气管下端与燃烧室一相连接,所述尾气燃烧机构设置在前处理箱内,所述尾气燃烧机构包括燃烧室一、燃烧器一、导流管、燃烧室二、处理盒、滤网、开口、导向板、燃烧器二以及集污盒,所述尾气除尘机构设置在后处理箱内,所述尾气除尘机构包括高压风机、进风管、排气管、循环管、盒体、吸尘布、T型卡块、T型卡槽以及支架。
进一步地,在所述尾气燃烧机构中,所述燃烧室一安装在前处理箱内上侧面左部位置,所述燃烧器一固定在燃烧室一内右侧面上,所述导流管安装在燃烧室一右侧面上,且导流管右端与燃烧室二相连接,所述燃烧室二设置在前处理箱内右侧,所述处理盒固定在燃烧室二右端面上部,所述滤网装配在处理盒内右侧,且滤网下端与导向板相连接,所述导向板装配在开口内,且导向板下端延伸至集污盒内,所述开口开设在处理盒下端面上,所述燃烧器二固定在燃烧室二内右侧面上,所述集污盒固定在前处理箱内下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上安装有单向通气阀,所述燃烧器一与燃烧器二规格相同,在实际使用时,尾气通过进气管输送至燃烧室一内,运行燃烧器一,燃烧器一将尾气在燃烧室一内进行初级燃烧,然后运行鼓风机,鼓风机将初级燃烧后的尾气通过导流管输送至燃烧器二内,单向通气阀避免了尾气的回流,并运行燃烧器二,燃烧器二对尾气在燃烧室二内进行二次燃烧,从而实现了尾气充分燃烧功能,燃烧处理效率高。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二右端面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右端与处理盒相连接,所述导向板向上与集污盒底面呈75°夹角布置,在实际使用时,尾气通过进气管输送至燃烧室一内,运行燃烧器一,燃烧器一将尾气在燃烧室一内进行初级燃烧,然后运行鼓风机,鼓风机将初级燃烧后的尾气通过导流管输送至燃烧器二内,单向通气阀避免了尾气的回流,并运行燃烧器二,燃烧器二对尾气在燃烧室二内进行二次燃烧,二次燃烧后的尾气通过通孔输送至处理盒内,二次燃烧后的尾气经过滤网,滤网吸附尾气中的大颗粒杂质,同时打颗粒杂质通过开口以及导向槽掉落至集污盒内,从而实现了尾气中大颗粒杂质的自动过滤以及收集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铨欣智能照明有限公司,未经中山铨欣智能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76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