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泰万菌素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6532.5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4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杜雄伟;李叶;梁军;李春斌;邹民发;史荣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6 | 分类号: | A61K9/16;A61K47/34;A61K47/36;A61K47/20;A61K31/7048;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祝诗洋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泰万菌素 颗粒剂 支原体 制备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十二烷基硫酸钠 羧甲基淀粉钠 接枝共聚物 蓝耳病病毒 聚乙二醇 聚乙烯醇 平均分布 生产效率 双重效应 硬质酸镁 硬质酸锌 抗药性 聚维酮 壳聚糖 能力强 载药量 甘油 抗菌 蓄积 体内 饲料 应用 保证 | ||
泰万菌素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泰万菌素颗粒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原料:泰万菌素20%、十二烷基硫酸钠3‑10%、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10‑20%、聚维酮1‑6%、甘油5‑10%、羧甲基淀粉钠10‑13%、硬质酸镁6‑9%、硬质酸锌8‑15%、壳聚糖10‑15%。本发明产品采用特定的工艺造成颗粒剂,有效保证活性成分平均分布于载体上,适当搅拌后,药物能够均匀分布于饲料中,药物可直接杀灭支原体,而非抑制支原体,不易产生抗药性。泰万菌素和辅料协同作用,双重效应,增强了抗菌和抗支原体的活性,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本发明的蓄积能力强,载药量高,生产效率高,本产品已被应用于猪场蓝耳病病毒的控制,用于增强猪只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兽用抗生素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泰万菌素颗粒剂及该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泰万菌素即3-乙酰基-4-异戊酰基泰乐菌素,是一类动物专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结构上具有的亲脂性侧链和偏碱性的理化性质赋予了其独特的生物功能。2008年英国剑桥大学病理学院试验证明,泰万菌素能够在巨噬细胞内富集,并改变巨噬细胞内次级小体酸碱性,从而阻断蓝耳病病毒在巨噬细胞内的复制,同时还能够增加巨噬细胞数量和活性,使其吞噬功能增强,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因此,泰万菌素已被应用于猪场蓝耳病病毒的控制,用于增强猪只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研究人员目前已采用泰万菌素预混剂通过拌料的形式饲喂给药,但由于其原料药气味大、味苦,使其适口性差,影响兽禽的治疗效果。
CN 103301144A公开了一种抑制猪蓝耳病病毒复制的兽用抗生素预混剂及其制备方法,虽然将药物通过包被的形式掩盖了药物的苦味,但是粉末状的药物不易分散均匀,易飞散形成粉尘同时也对操作人员的健康易造成损害。
CN102119921A公开了一种猪用泰万菌素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虽然克服了口服泰万菌素半衰期短的问题,但是注射对猪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并且注射方式同时耗费巨大人力、物力。
CN105616383A公开了酒石酸泰万菌素肠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CN103271931A公开了复方酒石酸泰万菌素微丸及其制备方法,这两种均采用流化床包衣制备微丸,流化床较为适合做空白丸芯,但对于载药量大的微丸存在技术困难,由于工艺的限制性,导致硬度不高、载药量不高、生产效率低,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泰万菌素颗粒剂。该颗粒剂能够均匀分布于饲料中,蓄积能力强,载药量高,生产效率高,非常适合大规模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泰万菌素颗粒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原料:泰万菌素20%、十二烷基硫酸钠3-10%、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10-20%、聚维酮1-6%、甘油5-10%、羧甲基淀粉钠10-13%、硬质酸镁6-9%、硬质酸锌8-15%、壳聚糖10-15%。
更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原料:泰万菌素20%、十二烷基硫酸钠5%、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15%、聚维酮5%、甘油10%、羧甲基淀粉钠12%、硬质酸镁8%、硬质酸锌10%、壳聚糖15%。
其中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分子结构为25%的聚乙二醇和75%聚乙烯醇聚合而成。
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在喷雾干燥时可抑制泰万菌素结晶,使泰万菌素在复合物中以微晶、无定形等高度分散形式存在,其结果是能明显提高泰万菌素在复合物中的溶解性。另一方面,其可以作为粘合剂,当泰万菌素与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按3:1比例混合可以充分发挥其粘合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民族大学,未经大连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65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