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陶泥或瓷泥成型性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10366.2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8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郝金香;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筑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02 | 分类号: | C04B33/02;C04B33/13;C04B3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成型 性能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陶泥或瓷泥成型性能的方法,对原泥分散处理后再对所得泥浆进行部分凝聚化处理,从而以改善微观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方式形成优化的泥料内部结构,最后再对该结构进行固定,包括:提供原泥泥浆;所述原泥为陶泥或瓷泥;向原泥泥浆中加入分散剂并混合均匀,得到分散泥浆;分散剂选自无机分散剂、有机小分子分散剂、有机大分子非电解分散剂和聚合电解质分散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向分散泥浆中加入与分散剂有竞争关系的竞争吸附剂并混合均匀,得到中间泥浆;将中间泥浆加入稳定剂进行结构固定,得到改善成型性能的瓷泥或陶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改性陶泥或瓷泥,能够改善陶泥或瓷泥的可塑性,提高其成型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原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善陶泥或瓷泥成型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陶瓷的成型,受到众多因素影响而导致出现开裂、变形等缺陷的几率较高,从而使得陶瓷产品的一次成品率较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粘土颗粒之间作用力不合理,成型过程受模具机械作用后,部分区域存在颗粒间相互作用不合理而导致应力产生,进而导致各种缺陷出现,成品率低,品质不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的常规思路和方式是将成型后的素坯在保湿状态下进行数天的陈腐,颗粒间的作用力由于分子振动及水分子渗透作用过程发生的轻微位移而减小,进而减少陶瓷产品缺陷的产生。但是,残存应力的区域则会在后续干燥、烧结过程中有产生变形、开裂的风险,仍导致成品率较低,成型效果较差。
另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往泥料中添加可塑性能更好的优质泥料,使混和泥料的性能向优质泥料的方向转变,成本的提升是一方面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这样做会造成陶泥/瓷泥原料的不纯,对于比如紫砂、黑陶类功能性和在质地上有特殊要求的泥料,外来物质的掺加更加的不可取。
行业内还有一种常规做法是往泥料中掺入各种有机高分子物质,借助有机高分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隔断作用提升泥料的韧性,增加泥料对于成型过程中由于形变导致应力或微裂纹的容忍程度,并提供更优的坯体强度。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力图改变泥料的性能,使其接近于所添加的有机高分子,其代价是必须添加大量的有机高分子树脂才能获得理想性能的泥料,其弊端显而易见:过多高分子的采用必然导致泥料原材料成本过高,同时对后期陶瓷的烧成造成很大的排胶压力,以及能耗的大幅攀高、烧成效率的降低和环保压力的增大。
综上所述,行业内急需一种低成本改进泥料成型性能的方法,在不影响陶瓷原料成分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泥料的成型性能,更好满足陶瓷行业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陶泥或瓷泥成型性能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显著改善陶泥/瓷泥的可塑性,从而提高成型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陶泥或瓷泥成型性能的方法,对原泥分散处理后再对所得泥浆进行部分凝聚化处理,从而以改善微观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方式形成优化的泥料内部结构,最后再对该结构进行固定,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物理分散处理:提供原泥泥浆;所述原泥为陶泥或瓷泥;
B)化学分散处理:向所述原泥泥浆中加入分散剂并混合均匀,得到分散泥浆;
所述分散剂选自无机分散剂、有机小分子分散剂、有机大分子非电解分散剂和聚合电解质分散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C)部分凝聚化处理:向所述分散泥浆中加入与所述分散剂有竞争关系的竞争吸附剂并混合均匀,得到中间泥浆;
D)结构固定:将所述中间泥浆加入稳定剂并搅拌均匀后,干燥并炼泥,得到改善成型性能的瓷泥或陶泥;
或者将所述中间泥浆加入稳定剂并炼泥,最终得到改善成型性能的瓷泥或陶泥。
优选的,所述无机分散剂包括多聚磷酸盐、多聚硅酸盐、碱金属碳酸盐、碱金属酸式碳酸盐、碱金属氢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筑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筑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03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