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菌藻协同高效处理养殖污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48400.8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62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孙宏;汤江武;李园成;吴逸飞;姚晓红;王新;沈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吕彩霞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协同 高效 处理 养殖 污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菌藻协同高效处理养殖污水的方法,菌藻复配联用处理畜禽污水,具体是先采用自养氨氧化菌、自养硝化菌和异养硝化细菌协同作用将畜禽污水中的氨氮转换成硝态氮,然后将处理后的污水通入气升式柱状光生物反应器,利用保藏号为CCTCC NO:M 2017461的微藻去氮去磷并进行生物量的积累。有益效果为:通过微生物功能菌和微藻协同作用,快速降低畜禽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缩短水力停留时间,提高微藻生物量积累速度,在处理畜禽污水的同时获得大量可再生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菌藻协同高效处理养殖污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微藻进行污水处理的历史追溯已久,早在20世纪50年代,Oswald等就提出利用微藻处理污水的设想,微藻生长过程需要大量吸收氮、磷等营养元素,可直接降低二/三级出水中N、P等污染物的含量,通过固定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提高pH等间接作用,微藻还能创造出有效去除水中残留有机物和病原性微生物的环境条件。此外,微藻也具有吸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能力,因此,微藻具有成为污水深度净化技术的良好潜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开发微藻污水深度净化和可再生能源生产潜力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在污水净化机理、藻种筛选、反应器设计、工艺条件控制及藻类细胞加工利用的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然而微藻细胞一般小于30微米,带负电,密度接近于水,这些特性使得藻细胞在水中往往处于稳定的悬浮状态,很难向活性污泥那样通过重力沉淀而实现自然分离。结果,藻细胞会随处理水大量流失,不仅二次污染处理水,而且导致反应器内生物量难以大量维持(一般仅为0.2~0.6g/L)。低的培养密度导致去除效率低下,使得处理效果稳定性较差。再者微藻处理畜禽污水,对氨氮耐受度不高,影响生长,导致总氮和总磷去除效率变慢,且对COD去除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菌藻协同的优势,污水处理效率高,曝气均匀,可加快微藻光合作用,大量培养微藻生物膜的菌藻协同高效处理养殖污水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通过微生物功能菌和微藻协同作用,快速降低畜禽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缩短水力停留时间,提高微藻生物量积累速度,在处理畜禽污水的同时获得大量可再生能源的菌藻协同高效处理养殖污水的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菌藻协同高效处理养殖污水的装置,包括复合菌曝气池和气升式柱状光生物反应器。复合菌曝气池进水口通过水管连接格栅池的出水口,复合菌曝气池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气升式柱状光生物反应器的进水口;气升式柱状光生物反应器有1~10个,以串联方式连接;最末端的气升式柱状光生物反应器的顶部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沉淀池的进水口相连;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臭氧脱色池的进水口相连;臭氧脱色池的出水口与出水池的进水口相连;格栅池的进水口与原水池的出水口相连。自养氨氧化菌、自养硝化菌和异养硝化细菌协同作用先将畜禽污水中的氨氮转换成硝态氮,解除了微藻的抑制,提供了微藻生长所需的氮源。然后保藏号为CCTCC NO:M 2017461的微藻通过同化作用,将污水中的污染物降解合成自身物质,不仅能高效降解污水中的氨氮、总氮、硝态氮和总磷,COD降低明显,还具有生物絮凝功能,对水中悬浮物和总磷有吸附作用,降低水质色度。通过微生物功能菌和微藻协同作用,快速降低畜禽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缩短水力停留时间,提高微藻生物量积累速度,在处理畜禽污水的同时获得大量可再生能源。
气升式柱状光生物反应器内设有膜组件;气升式柱状光生物反应器底部连接有曝气管和底部出水口,曝气管与鼓风机连接,鼓风机与曝气管之间设有压力表;底部出水口设有阀门并通过水管与顶部进水口连接,连接的水管上设有循环泵,循环泵出水口连接有pH计;气升式柱状光生物反应器顶部还设有顶部出水口,出水口还连接有流量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84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