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密集网络中端到端通信的吞吐量增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40218.8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91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冀保峰;谢萍;陈苏丹;邢冰冰;李玉琦;马秋然;马跃辉;李春国;马华红;张高远;文红;郑国强;高宏峰;宋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28/10 | 分类号: | H04W28/10;H04W84/12;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陈佳丽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集 网络 中端 通信 吞吐量 增强 方法 | ||
超密集网络中端到端通信的吞吐量增强方法,终端可通过关联接入时的信标帧等帧控制字段的“More Data”比特位信息获取该AP是否具有两时隙高速通信能力,第一时隙,STA1向AP1和AP2发送信号,同时,STA2向AP1和AP2发送信号,且STA1到AP1和AP2的信道系数为和,STA2到AP1和AP2的信道系数为和;第二时隙,AP1和AP2向STA3发送信号和,STA3通过帧体的修改获取所需的信道状态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接收信号乘以系数矩阵的伪逆实现STA3的精确译码。本发明有益效果:可有效增强超密集网络中端到端通信的吞吐量,在两个时隙内实现端到端的高速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超密集网络中端到端通信的吞吐量增强方法。
背景技术
首先介绍一下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ac的标准。IEEE 802.11ac工作在5GHz频段,与IEEE 802.11n部分兼容,支持20/40/80/160/80+80MHz可变带宽运行。IEEE 802.11ac物理层采用多用户MIMO+OFDM技术,支持最高为256QAM、5/6码率的调制编码方式,最高速率可达1Gbps。IEEE 802.11ac的MAC层引入了多用户下行TXOP机制,允许AP同时传输帧到多个STA,在一个TXOP中可以传输多个接入类别(AC)的数据;此外MAC层还改进了聚合机制,通过增大A-MSDU和A-MPDU的长度提升了MAC层能效。
BSS是一个802.11无线局域网(WLAN)的基本组成部分。BSS分为两种——独立BSS(IBSS,Independent BSS)和具有基础设施的BSS。其中,IBSS指的是相互之间直接通信的站点所建立起来的ad-hoc关联。一个具有基础设施的BSS具有一个AP,AP可能与分布式系统(DS, Distributed System)相连。在本发明中,我们所采用的拓扑结构为基础BSS。基础BSS中的AP定期广播“信标”帧。“信标”时段定义了目标信标传输时间(Target BeaconTransmission Time,TBTT)的固定时刻表,在媒体空闲的前提下,“信标”帧本身则在TBTT时刻或者尽量靠近TBTT的时刻发送。“信标”帧带有管制信息、能力信息以及用来管理BSS的信息。
802.11管理功能为通过扫描,也就是被动地寻找“信标”传输或者利用“试探请求”/“试探响应”交换来主动探测AP的存在,站点就能知道一个BSS的存在。这里的扫描是站点发现一个BSS以及与该BSS相关联的属性的过程。扫描有两种形式:被动扫描和主动扫描。站点在BSS中的成员身份是动态的。站点可能上电打开或关闭,或者站点可能是移动的,并移进或移出BSS所覆盖的区域。站点通过“关联”到BSS来成为BSS的成员。当离开BSS时,站点则变成“去关联”。在一个或多个基础BSS组成的扩展BSS(ESS, Extent Service Set)中,站点可以通过“重关联”在ESS中从一个BSS迁移到另一个BSS。
其中,关联是站点必须先与AP关联,然后才被允许通过AP发送数据。在站点和AP间建立起一种映射关系,以允许分布系统(Distributed System, DS)内的消息可以抵达站点所关联的AP,并最终抵达站点本身。在任何给定时刻,一个站点只能与一个AP关联。重关联是对站点的移动性提供支持,从而使站点可以在同一个ESS中从与一个AP相关联转移到另一个。去关联-可以由站点或AP发起,以结束一个已有的关联。站点在离开网络时,应该主动执行去关联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02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