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箱进风口的进风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2186.1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16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谢继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罗思韦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徐旭栋 |
地址: | 1014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门 汽车空调箱 安装板 安装壳 通孔 沉头孔 转动支撑板 挡风板 进风口 进风门 连接件 风口 本实用新型 一体成型的 车内空间 风门组件 紧密配合 内部零件 平行设置 驱动组件 转动连接 转轴支撑 安装框 风门盖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箱进风口的进风门组件,安装在汽车空调箱上,包括风门安装壳和风门,风门安装壳上开有风口,风门上安装有驱动风门盖合或打开风口的驱动组件,所述风门安装壳包括安装框和两安装板,风门设在风门安装壳的内侧,包括一体成型的挡风板和与安装板平行设置两转动支撑板,转动支撑板远离挡风板的一端开有通孔,安装板上开有与通孔对应的沉头孔;设置有连接件插入沉头孔和通孔内,设置有连接件插入沉头孔和通孔内。通过两安装板和两转轴支撑板的分别转动连接,使得风门内侧的空间能够充分得到利用,使得风门组件与汽车空调箱的内部零件紧密配合,合理的利用了车内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箱进风口的进风门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箱用用户把汽车车厢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及空气流动调整和控制在最佳状态,为乘员和驾驶员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减少旅途疲劳。汽车风门是目前主要的调节机构,通过风门的运动和阻挡,引导空调箱内的空气流动,实现风速的调节。
现有技术可参照公告号为CN103791601B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箱的风门机构,包括风门本体、转轴、转盘、凸轮盘,风门本体为内部中空的扇形体,转轴安装在风门本体的中心处,风门本体可绕转轴旋转,转盘上设置有两个导向槽,凸轮盘的一端插入导向槽中,另一端与转轴插接,当转盘转动时,导向槽带动凸轮盘转动,从而实现风门的转动。
然而,在使用这种汽车空调箱的风门组件时,由于转轴贯穿风门本体的两端,使得风门扇形内侧的空间不容易安装零件,使得汽车空调箱的整体较大,占用车内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箱进风口的进风门组件,其优点是在使用这种汽车空调箱的风门组件时,风门组件与汽车空调箱的内部零件紧密配合,合理的利用了车内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箱进风口的进风门组件, 安装在汽车空调箱上,包括固定安装在汽车空调箱上的风门安装壳和转动连接在风门安装壳上的风门,风门安装壳上开有风口,风门上安装有驱动风门盖合或打开风口的驱动组件,所述风门安装壳包括矩形的安装框和两安装板,两安装板设在安装框的同侧,两安装板分别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在安装框上两竖杆上,风门设在风门安装壳的内侧,包括一体成型的挡风板和与安装板平行设置两转动支撑板,转动支撑板远离挡风板的一端开有通孔,安装板上开有与通孔对应的沉头孔;设置有连接件插入沉头孔和通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安装板和两转轴支撑板的分别转动连接,使得风门内侧的空间能够充分得到利用,使得风门组件与汽车空调箱的内部零件紧密配合,合理的利用了车内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卡在沉头孔内的圆形的卡接板和与卡接板垂直连接的转动轴,转动轴自安装板远离转动支撑板一侧插入,穿过安装板和转动支撑板后具有直径大于转动轴的卡块,卡块和转动轴沿轴向开有长条槽,将卡块和转动轴分为两片,连接件为弹性材料制成的硬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为弹性材料制成的硬质件,插入时捏下卡块和转动轴,使卡块和转动轴插入相应的孔内,松手后,卡块恢复使得转动支撑板转动连接在安装板上,拆卸时,捏下卡块和转动轴,将连接件拔出进行拆卸,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门安装壳的内侧固定连接支撑凸楞,支撑凸楞设在风门的下方,支撑凸楞与风门的内侧壁对齐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风门初始状态,能够盖合风口,对风门的底端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打开限位板,当风门转动至风口完全打开状态的位置时,风门的顶部贴在打开限位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以后打开限位板,使得风门不容易过度翻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罗思韦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罗思韦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21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