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铁特殊岔线区间阻烟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7620.1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4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智华;魏海洋;朱俊亮;陈磊;吴晋兰;胡晨爽;李静文;张志刚;朱蒙;吴林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2 | 分类号: | E21F17/12;E21F1/00;E06B5/12;E06B5/16;E06B3/70;E05F15/72;E05F15/611;E05F15/53;E05C17/56;E05B6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贸***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特殊 区间 阻烟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隧道区间阻烟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地铁特殊岔线区间阻烟门系统。
背景技术
地铁是一种人员密集的地下空间,其中设置了各种配线,包括折返线、单渡线、联络线等特殊岔线区间线路,配线的存在导致两个隧道之间不可避免地在空间上连通在一起。一旦某段隧道发生火灾,烟气或有害气体将蔓延到其连通的区域,不利于隧道通风系统效果的发挥。对此,实际工程中采用设置射流风机或者轨顶风道的方式辅助排烟,但都无法高效地控制隧道区间中的气流。尤其是特殊岔线区间,发生火灾时,气流在此处较为混乱,正线难以快速形成良好的排烟和补风气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提出一种地铁特殊岔线区间阻烟门系统,将多组阻烟门与综合监控系统和信号系统相结合应用于地铁内的特殊岔线区间,火灾时提高特殊岔线区间的气流阻力,辅助正线区间快速形成良好的气流组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铁特殊岔线区间阻烟门系统,包括门框11、门扇12、门锁斜舌13、电动启闭装置14、合页15、电磁固定装置16、手动装置17和斜舌插孔18,所述门扇12通过合页15与门框11活动连接,所述门锁斜舌13安装在一侧门扇12上,所述斜舌插孔18安装在另一侧门扇12上,两个所述门扇12的上端和下端各安装2个门吸装置,在门吸装置对应的门扇开启停靠位置的结构墙21、轨道顶板22和地面23上安装电磁器,所述电磁器通过 电磁固定装置16固定在所述结构墙21、轨道顶板22和地面23上,两个所述电动启闭装置14对称安装在门框11的上端,在所述门扇12的中部两侧设置4组手动装置17,所述手动装置17控制所有门锁斜舌13的收缩。
进一步的,取消特殊岔线区间26的射流风机和轨顶风道。
进一步的,所述阻烟门1受控于综合监控系统和信号系统,根据需求控制阻烟门1处于不同的启闭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阻烟门系统设置于特殊岔线区间26两端的4组阻烟门1上,根据综合监控系统的指令,通过电动启闭装置14或手动装置17开启门扇12,依靠通电的电磁固定装置16,将阻烟门1牢固地固定在限界以外,使其保持开启状态,实现列车安全通行。
进一步的,所述门框11采用3.0mm厚优质型钢。
进一步的,所述门扇12采用1.5mm厚冷轧钢板。
进一步的,加固件采用4.0mm厚钢板,加固件如设有螺孔时,其钢板厚度大于8.0mm。
进一步的,所述门锁斜舌13和斜舌插孔18的数量相等,均为3-5个,以保证锁闭的稳固性,以实现手动启闭门体。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启闭装置14配备消防电源,所述电动启闭装置14的驱动方式采用机电一体化驱动方式或机、电、液为一体的液压驱动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阻烟门系统应用于地铁内的特殊岔线区间,实现列车安全通行、阻烟隔气、辅助隧道通风系统和正线区间25气流组织的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承受活塞风的高压冲击,取消特殊岔线区间所设置的射流风机和轨顶风道, 可以解决隧道区间发生火灾时组织气流的难题,提高隧道通风系统的有效性和执行力。该实用新型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自动化程度高,产业化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阻烟门,2-土建实体,11-门框,12-门扇,13-门锁斜舌,14-电动启闭装置,15-合页,16-电磁固定装置,17-手动装置,18-斜舌插孔,19-电磁器固定组件,21-结构墙,22-轨道顶板,23-地面,24-限界控制线,25-正线区间,26-特殊岔线区间,27-轨道,28-接触网。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76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纵向排水盲管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