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状零件光亮外缘成型组合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7110.1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6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富铭辉表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53/1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状 零件 光亮 外缘 成型 组合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加工环状零件、且其被加工的外缘形成光亮、平滑断层的成型组合模具。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行业,对于加工成型环状零件一般都是采用冲压成型的方式进行。我们知道,冲压成型是通过上、下模2、3之间的剪切,将板材4上的料剪切落料而成型为环状零件1,如附图1、2、3所示。在加工过程中,上模2的下行,使得上、下模2、3之间的板材4被剪切,由于板材4具有一定的厚度,上、下模2、3之间的初始重叠阶段使板材4的表层41被剪,形成光亮、平滑断层;而随着剪入的深度增加,板材4的下层42被挤压、撕裂的作用增大,剪切的作用减小,最后板材4的下层42形成粗糙的断层,达不到一次成型产品的要求,还需要后续的再加工,以达到产品的设计要求。厚度愈大,这一现象愈发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环状零件光亮外缘成型组合模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环状零件光亮外缘成型组合模具,包括上模、组合下模,所述的组合下模由上板下模、中板下模及下板下模组成,上板下模、中板下模及下板下模三者通过两侧的螺栓孔固连为一整体;上板下模落料孔的尺寸约等于环状零件的外形尺寸,中板下模及下板下模的落料孔的尺寸依序递增,也就是说,上板下模落料孔的尺寸最小,下板下模的落料孔的尺寸最大。
所述的组合下模优选为三个组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下模分拆成三个落料孔尺寸不同的组合下模组合而成,使得在成型的过程中,依序递增的落料孔尺寸进行了相当于对环状零件修边的工作,保证了环状零件一次形成光亮、平滑的断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环状零件主视图;
附图2为现有技术加工示意图;
附图3为现有技术下料分析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附图5为上模主视图;
附图6为上模剖视图;
附图7为上板下模主视图;
附图8为上板下模剖视图;
附图9为中板下模主视图;
附图10为中板下模剖视图;
附图11为下板下模主视图;
附图12为下板下模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附图4~12,环状零件光亮外缘成型组合模具,包括上模2、组合下模,所述的组合下模由上板下模51、中板下模52及下板下模53组成,上板下模51、中板下模52及下板下模53三者通过两侧的螺栓孔固连为一整体;上板下模51落料孔511的尺寸约等于环状零件1的外形尺寸,中板下模52及下板下模53的落料孔521、531的尺寸依序递增,也就是说,上板下模51落料孔511的尺寸最小,下板下模53的落料孔531的尺寸最大。
所述的组合下模优选为三个组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上模2的下行,首先与上板下模51的落料孔511产生剪切,板材4上的料被剪,环状零件1的表层形成光亮、平滑断层,随着上模2的继续下行,中板下模52及下板下模53的落料孔521、531依序进行剪切动作,相当于对环状零件粗糙加工面进行了修边的工作,保证了环状零件一次形成光亮、平滑的断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富铭辉表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富铭辉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71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机圆筒机壳卷圆模具
- 下一篇:一种便于装模拆模的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