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使用固体成型燃料的防结渣往复式热水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2521.0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3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鲁信;邢延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鲁信 |
主分类号: | F24H1/24 | 分类号: | F24H1/24;F23B10/00;F23B40/06;F23B30/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26 | 代理人: | 王晖 |
地址: | 45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固体 成型 燃料 防结渣 往复 热水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水锅炉,特别是一种使用固体成型燃料的防结渣往复式热水锅炉,属于锅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固体成型燃料中的一个类别是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是指将农林废物作为原材料,经过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制成各种成型(如块状、颗粒状等)的,可直接燃烧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使用生物质颗粒作为燃料的锅炉,不仅清洁环保,而且成本低廉,是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清洁能源锅炉。但是由于生物质燃料种类繁多,燃料具有水份高(一般在45%以上)、杂质较多(掺有泥土、细沙)、灰份高、碱金属含量高等特点,目前的生物质燃料锅炉当燃料在锅炉内燃烧时,燃烧往往不充份或炉内存在低温区,未完全燃烧的生物质燃料会在炉内结焦,会降低正常燃料的燃烧效率,堵塞炉膛,改变炉膛内的热量分布,进一步加剧结焦趋式,使锅炉的蒸汽温度降低,排烟温度上升,达不到正常生产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种以固体成型燃料作为燃料的锅炉,能够做到高温燃烧而且配风合理,并且能够延长燃料在炉内的滞留时间以达到满意的燃烧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固体成型燃料的防结渣往复式热水锅炉,可以延长燃料在锅炉内燃烧时间并且配风合理,炉膛内燃烧温度高,可以有效防止锅炉内燃料结渣现象。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使用固体成型燃料的防结渣往复式热水锅炉,包括进料装置、炉体底座及炉体,所述进料装置包括料仓及螺旋提升机,料仓出料口与螺旋式提升机下部的进料口连接,料仓内的燃料通过螺旋提升机提升至炉体侧面的进料口,所述炉体内分别设置有鼓风室、炉膛、二次燃烧室及换热室,炉体底座上设置有往复式炉排,往复式炉排的下方为鼓风室,往复式炉排的尾部设置有落渣坑,落渣坑内设置有自动清灰装置,炉体内往复式炉排的上方为炉膛,炉膛侧壁设置有二次进风口,炉膛顶部为弧形顶,所述弧形顶的弧面朝上,炉体内与炉膛并排设置有与炉膛相通的二次燃烧室,二次燃烧室的顶部高于炉膛弧形顶的底部,二次燃烧室及炉膛的上方为换热室,换热室的顶部设置有排烟室,排烟室通过烟道与引风机连通,排烟室底部通过换热管与二次燃烧室相通,换热室内充有水,换热管的外壁与水接触,在燃烧室及炉膛内壁内设置有与换热室相通的热水夹套,换热室顶部设置有出水口及排气口;进一步的,换热室内设置有一次烟室、二次烟室与排烟室,二次燃烧室顶部与一次换热管相通,所述一次换热管穿过换热室并且连接到一次烟室底部,一次烟室底部还与二次换热管相通,所述二次换热管穿过换热室与二次烟室的顶部相通,二次烟室顶部还设置有三次换热管,所述三次换热管穿过换热室并且连接到排烟室的底部,换热室内充有水,一次换热管、二次换热管及三次换热管的外壁与换热室内的水接触,在燃烧室、及炉膛内壁内设置有与换热室相通的热水夹套;进一步的,所述一次烟室、二次烟室、排烟室均分别设置有清灰口;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清灰装置为螺旋输送机。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将进料装置设置成螺旋提升机,可以使进料口处的高温不会影响到进料机内的燃料,可以缩短进料机与炉体进料口之间进料道的长度,使炉体结构紧凑;在炉膛侧壁上设置二次进风口,配合往复式炉排下方的鼓风室进风,可以保证燃烧时的合理配风,炉膛设置为弧面朝上的弧形顶,可以有效集聚燃烧热量,保证燃烧温度,炉膛内燃烧后的高温烟气中还有少量未充份燃烧的燃料成份,在弧形顶部聚集后通过弧形顶的下边缘进入二次燃烧室燃烧,通过弧形炉膛的顶部的留滞及二次燃烧室的设置延长了燃料在炉内的留滞时间,保证了燃料的充份燃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以下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鲁信,未经李鲁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25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