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机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32858.1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0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陆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伟军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100 浙江省衢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锂离子电池 充电机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机外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全自动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机外壳。
背景技术
充电机是以微处理器(CPU芯片)作为处理控制中心,是将繁杂的硬件模拟电路烧录于微处理器中,以软件程序的方式来控制UPS的运行。因此,体积大大缩小,重量大大降低,制造成本低,售价相对低。高频机逆变频率一般在20KHZ以上。但高频机在恶劣的电网及环境条件下耐受能力差,较适用于电网比较稳定及灰尘较少、温/湿度合适的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经常使用全自动充电机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
但是现存在的锂离子电池的全自动充电机外壳上多开设有通风孔,在充电的同时保证充电机的散热,但是在不使用的时候,通风孔内固定安装的挡板并不能阻挡粉尘进入充电机内,空气中的粉尘通过通风孔进入充电机内,粉尘吸附电子设备,日积月累使得绝缘部分电子信息被改变,减缓充电机的使用寿命,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全自动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机外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全自动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机外壳,包括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上开设有固定通孔,所述固定通孔的一侧设有放置腔,且放置腔设于外壳本体内,所述放置腔的内壁之间活动设有转动轴,且转动轴延伸至放置腔内,所述转动轴上套设有挡板和第一齿轮,所述挡板活动设于固定通孔内,且第一齿轮活动设于放置腔内,所述放置腔内活动设有齿条,且齿条和第一齿轮啮合,所述齿条上开设有固定凹槽,所述固定凹槽的内壁底端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上设有固定柱,且固定柱活动设于固定凹槽内,所述固定柱远离复位弹簧的一端设有拉杆,所述外壳本体上对称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柱和拉杆活动设于固定孔内,所述固定孔之间设有第一槽道,且拉杆活动设于第一槽道内。
优选的,所述固定通孔和放置腔之间设有第二槽道,且转动轴活动设于第二槽道内。
优选的,所述拉杆上套设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为橡胶材料制造而成。
优选的,所述放置腔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且滑槽设于第二槽道远离固定通孔的一侧,所述齿条远离第二槽道的一侧设有滑块,且滑块活动设于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数量为八个,且等间距设于固定通孔内。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上套设有软性保护套,所述软性保护套的一端设于固定柱上,且软性保护套的另一端设于固定凹槽的内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增加放置腔、转动轴、挡板、第一齿轮、齿条、固定凹槽、复位弹簧、固定柱、拉杆、固定孔和第一槽道,利用复位弹簧的弹性形变使得固定柱活动设于固定孔内,能够通过拉杆在第一槽道内活动使得拉杆带动齿条活动,齿条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通过转动轴带动挡板转动,能够关闭或者打开挡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能够在不使用的时候使用挡板关闭固定通孔,避免粉尘进入,满足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全自动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全自动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机外壳的放置腔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全自动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机外壳的固定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本体、2固定通孔、3放置腔、4转动轴、5挡板、 6第一齿轮、7齿条、8固定凹槽、9复位弹簧、10固定柱、11拉杆、 12固定孔、13第一槽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伟军,未经陆伟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328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时间流逝指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位置的刷牙辅助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