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足底压力测量鞋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5078.6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9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梁启松;张素才;黄长建;陆益民;陈恩伟;刘正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43B3/00 | 分类号: | A43B3/00;A43B13/14;A43D1/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5 | 代理人: | 胡东升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足底 压力 测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足底压力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足底压力测量鞋。
背景技术
对于需要步态测量的情况,需要了解脚部细节信息,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康复时,为达到对康复患者的康复情况的了解,需要及时获知脚部的主要部位的受力点情况,针对脚部主要部位的受力点情况,能够基本获知康复患者的下肢恢复情况,对于患者的进一步康复治疗有较为科学的参考价值。现有技术中,由于还不存在方便检测康复患者脚部的装置,使得康复患者在实际康复训练时,由于无法获知较为科学的脚部受力情况,也就无法给出康复患者更为科学的康复建议,导致患者康复缓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足底压力测量鞋,能够准确获知康复患者的脚部受力情况,为患者康复提供临床指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测量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足底压力测量鞋,包括鞋底,环绕在鞋底周围的鞋帮以及测量支架,所述测量支架设置在鞋底上,所述测量支架包括支架和底板组成,所述底板设置在支架的框面内,所述底板包括前脚掌板、跖骨板和后脚跟板,所述前脚掌板及跖骨板由多个支撑板段拼接而成,所述前脚掌板、跖骨板和后脚跟板下方均设置有传感单元,所述传感单元用于检测前脚掌板、跖骨板和后脚跟板的所受压力。
本实用新型还存在下列技术特征:
所述后脚跟板的板面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梁,所述跖骨板的板面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撑梁,所述前脚掌板的板面下方设置有第三支撑梁,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支撑梁固定在支架上,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支撑梁固定在支架上均设置有敏感元件,所述敏感元件并构成传感单元。
所述第一支撑梁为条杆状结构,第一支撑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后脚跟板下板面所在的支架两侧内壁,所述敏感元件设置在第一支撑梁杆身上且构成传感单元,所述第二支撑梁为条杆状结构,第二支撑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跖骨板下板面所在的支架两侧内壁,所述敏感元件设置在第二支撑梁杆身上且构成传感单元,所述第三支撑梁为条杆状结构,第三支撑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脚掌板下板面所在的支架两侧内壁,所述敏感元件设置在第三支撑梁杆身上且构成传感单元。
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端固定在后脚跟板下板面所在的支架内壁且另一端水平悬伸,所述敏感元件设置在第一支撑梁的悬伸端且与第一支撑梁构成传感单元,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一端固定在跖骨板下板面所在的支架内壁且另一端水平悬伸,所述敏感元件设置在第二支撑梁的悬伸端且与第二支撑梁构成传感单元,所述第三支撑梁的一端固定在前脚掌板下板面所在的支架内壁且另一端水平悬伸,所述敏感元件设置在第三支撑梁的悬伸端且与第三支撑梁构成传感单元。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支撑梁的杆身中段分别向上延伸设置有第一、第二、第三凸条板,所述敏感元件设置在第一、第二、第三支撑梁的杆上并构成传感单元。
所述前脚掌板包括第一、第二支撑板,所述跖骨板包括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支撑板,第一、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三、第四、第五支撑板间隙布置,所述第三、第四、第五支撑板与所述第六、第七、第八支撑板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所述第六、第七、第八支撑板与后脚跟板之间间隙布置。
所述柔性连接件为波浪板结构。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设有柔性连接机构,符合人体结构。结构简单。灵活轻便,结构简单,可以直接穿戴行走,不影响人的正常行为;
本实用新型对足底主要受力进行了分割。即对测量区域进行分割,所测量结果相互之间没有干扰,测得结果更精确。
本实用新型与柔性阵列传感器相比,可得到脚底板压力大小,测量结果直观可靠,可得到所要测得足底压力;
本实用新型可以为步态检测提供支撑,如:临床医学上的康复效果评价、隐形疾病的发现、脚型矫正、体育训练方案等提供可靠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足底压力测量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用新型中的支架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仰视图;
图3是实用新型中的支架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平面图;
图4是实用新型中的支架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仰视图;
图5是实用新型中的支架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平面图;
图6是实用新型中的支架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仰视图;
图7是实用新型中的支架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50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