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卤水脱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2500.1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0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彭欣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欣怡 |
主分类号: | C01D3/16 | 分类号: | C01D3/16;C25B1/46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51248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市罗***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卤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碱制备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卤水脱碘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烧碱生产大国,但总体运行水平不高,离子交换膜的使用寿命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装置连续运行时间短,离子交换膜使用寿命不够长。同样的电槽、同样的膜、同样的电解工艺,我国的膜寿命平均只有2.5年,而发达国家的膜寿命可达3~6年,甚至更长,综合能耗国内平均水平比国外高出30多倍。
离子膜烧碱的主要成本之一是离子膜,不仅其本身价格昂贵,而且它的正常与否直接决定生产过程的能耗及运行成本。影响离子膜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原料卤水中含有碘。碘在电解过程中生成IO3-或IO53-,与盐水中少量的Ca2+、Mg2+、Ba2+等会生成极难溶的盐沉淀于离子膜上,导致电解槽槽压升高,电流效率降低,不仅造成频繁停、开车,也导致离子膜寿命大大缩短。
研究结果显示,当盐水中碘含量大于0.4ppm时,离子膜寿命将大大缩短。所以,国外离子膜厂商均要求原料卤水中的碘含量不高于0.4ppm,甚至要求低于0.2ppm或更低。因此,脱碘技术是离子膜烧碱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尤其是直接利用原卤水为原料的离子膜烧碱,因多数地区的矿卤中碘含量都大于0.2ppm,这就限制了直接卤水原料的应用。所以多数厂家都是用工业固体盐作原料。卤水制盐本身就是高耗能产业,工业盐价格较高,制碱成本较高。
原卤水脱碘后即可直接用于离子膜烧碱,不必制成固体盐,所以卤水脱碘可以节约大量的制盐能源,对烧碱行业是一项节能减排技术。另外,工业固体盐也含有微量的碘,盐水在长期的循环使用中,碘也会逐渐积累,运行一段时间后碘含量也会超标,很多企业已经发现了这个的问题,这种碘的积累当然会危及离子膜的寿命。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盐水中碘的净化设备及操作方法(公开号: 105293779A),其中通过对盐水pH和电位的自动控制完成反应,反应后盐水中的碘在吸附系统内吸附,吸附饱和后的吸附柱经再生系统泵入再生液完成再生过程,上述“反应→吸附→再生”过程连续稳定运行。在电位控制中,存在电位计放电在卤水中生成IO3-或IO53-,与盐水中少量的Ca2+、Mg2+、Ba2+等会生成极难溶的盐沉淀于离子膜上,导致电解槽槽压升高,电流效率降低,不仅造成频繁停、开车,也导致离子膜寿命大大缩短。该方法虽然能够出去碘,但是生成的副产物对后续离子膜有较高危害,同时结构复杂,设备成本过于高昂,中小型企业很难接受。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不会产生对离子膜有危害的副产品,设备成本较为低廉,能够满足中小型企业需求的一种卤水脱碘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卤水脱碘系统,存在生成的副产物对后续离子膜有较高危害,同时结构复杂,设备成本过于高昂,中小型企业很难接受。的问题,提供一种卤水脱碘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卤水脱碘系统,包括卤水罐、酸性剂罐、氧化剂罐、反应罐、第一吸附柱和脱碘卤水罐。其中卤水罐通过第一连通管与反应罐连通,第一连通管还分别与酸性剂罐和氧化剂罐连接,反应罐通过第二连通管与第一吸附柱连通,第一吸附柱上连接有第一碘单质回收管,第一吸附柱通过第三连通管与脱碘卤水罐连通。
进一步的,反应罐通过第二连通管还与第二吸附柱连通,第二吸附柱上连接有第二碘单质回收管,第二吸附柱通过第三连通管与脱碘卤水罐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连通管上设有卤水增压泵、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其中卤水增压泵设于第一连通管与卤水罐连接处,第一控制阀设于第一连通管与酸性剂罐连接处。第二控制阀设于第一连通管与氧化剂罐连接处,第二连通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第三控制阀设于第二连通管与第一吸附柱连接处,第四控制阀设于第二连通管与第二吸附柱连接处,第三连通管上设有第五控制阀和第六控制阀。第五控制阀设于第三连通管与第一吸附柱连接处,第六控制阀设于第三连通管与第二吸附柱连接处,第一碘单质回收管上设有第七控制阀,第二碘单质回收管上设有第八控制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欣怡,未经彭欣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25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厚板精冲精密步距送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防止成型机板料过量的上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