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双锅珠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2686.6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9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波;何兰鑫;蔡雪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同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211 湖北省宜昌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双锅珠茶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茶粗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磁双锅珠茶机。
背景技术
珠茶粗制生产加工过程中需对半成品绿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以提高茶叶品质,传统的珠茶粗制加工过程中,茶叶炒干、成型、提香采用的是以木柴、煤或者电阻丝为加热源的传统珠茶机,这种传统的珠茶机工作效率低下、能耗高、环境污染较大,传统双锅珠茶机炒锅及炒板部分采用的是钢铁材料制作,加热部分采用的是传统的炉灶式,不方便批量生产,并且水泥炉灶位置固定,不能进行二次移动,结构制作安装都较为繁琐,再者采用柴煤燃料加热,不方便控制锅内温度,而却需要人工添加燃料,费时费工,不能实现设备的自动化生产,同时影响茶叶品质,另外,传统的双锅珠茶机采用的加热燃料是柴煤,柴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烟气,烟气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不利于茶厂清洁化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双锅珠茶机,具备环保、精确、省力、高效的特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双锅珠茶机,包括曲轴、炒板、轴承、联轴器、电机传动装置和炒锅,所述曲轴的轴身上设置有炒板,炒板通过螺丝与曲轴固定安装,曲轴的侧面设置有轴承,轴承间隔设置在曲轴的两侧,所述曲轴的侧面套接有联轴器,曲轴的一侧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电机传动装置,曲轴的外侧设置有炒锅,曲轴在炒锅的内侧居中设置,所述炒锅的外侧设置有机架,机架的外壁安装有封板,封板均匀安装在炒锅的外圈,炒锅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电磁装置,所述电磁装置由电磁发生线圈和红外测温探头组成,电磁发生线圈均匀缠绕在炒锅的外圈,炒锅的外圈还设置有红外测温探头,所述红外测温探头紧密贴合于炒锅的外表面,炒锅的一侧还设置有控制箱,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电磁发生器,电磁发生器与红外测温探头电连接。
上述曲轴由圆钢压制成型。
上述曲轴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至少1组型号一致的炒板,炒板相互之间间隔设置。
上述机架采用6#角钢焊接而成,封板采用至少1mm碳钢板制作而成。
上述电机传动装置的两侧均设置有炒锅,曲轴对称设置在电机传动装置两侧。
上述炒锅为铸铁锅。
上述炒锅设置为圆弧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电磁双锅珠茶机,曲轴的轴身上设置有炒板,曲轴对称设置在电机传动装置两侧,使得翻炒效率加倍,结构更加合理,资源利用率高,曲轴在炒锅的内侧居中设置,曲轴带动炒板进行翻炒工作,曲轴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组型号一致的炒板,炒板在炒锅内往复摆动,推动茶叶不断翻滚,茶叶在自重和机械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干燥成型,达到干珠茶的效果,炒锅为铸铁件,炒锅设置为圆弧型,炒锅的弧度有利于茶叶的卷曲及成型,炒锅的外侧设置有机架,机架的外壁安装有封板,封板均匀安装在炒锅的外圈,机架采用角钢焊接而成,承载力高,机架不与地面相对固定,整体装置便于转移,炒锅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电磁装置,电磁装置由电磁发生线圈和红外测温探头组成,电磁发生线圈均匀缠绕在炒锅的外圈,采用电磁加热的方式提供热源,高效且无污染物,整体温度便于控制、调节,可操作程度高,更加智能化,炒锅的外圈还设置有红外测温探头,炒锅的一侧还设置有控制箱,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电磁发生器,电磁发生器与红外测温探头电连接,红外测温探头检测炒锅温度,并将测量值反馈至电磁发生器,控制箱集中控制,使得整体装置控制更加精确,对炒茶温度的把控更为精细,产品品质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同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宜昌同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26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控温的双层不锈钢茶叶烘焙装置
- 下一篇:一种茯砖茶发酵烘干一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