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承式及下承式拱桥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系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2308.X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2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田波;卢小锋;蒋劲松;庄卫林;宋路兵;刘振宇;周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D19/12 | 分类号: | E01D19/12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承式 下承式 拱桥 混凝土 组合 桥面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工程,特别适用于吊杆体系中承式及下承式拱桥桥面系构造。
背景技术
中承式及下承式拱桥通常采用柔性吊杆(高强钢丝或钢绞线)连接桥面系与拱圈,桥面系通常采用横梁上支撑桥面板结构。柔性吊杆易出现疲劳损伤,造成桥面系破坏而中断交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承式及下承式拱桥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系构造,以有效解决中承式及下承式拱桥运营安全风险问题,即使吊杆出现疲劳损伤也不会造成拱桥桥面系的破坏而中断交通。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中承式及下承式拱桥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系构造,包括钢梁和桥面板,以及顺桥向间隔设置的用于连接吊杆的吊耳构造,其特征是:所述钢梁包括顺桥向间隔设置的横梁和横桥向间隔设置的纵梁,各横梁、纵梁固定连接形成纵横格子梁结构,吊耳构造设置于横梁两端;所述桥面板采用混凝土桥面板,混凝土桥面板在纵横格子梁结构上与其形成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系结构从根本上解决桥面系的安全问题,防止吊杆失效的桥面系坠落或垮塌。组合结构桥面系能有效解决桥面板受局部冲击荷载大,开裂严重、支座脱空变形移位及桥面振动大等弊端,提高了桥面系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五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承式及下承式拱桥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系构造中钢梁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承式及下承式拱桥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系构造中横梁的断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承式及下承式拱桥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系构造中纵梁的断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承式及下承式拱桥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系构造中桥面系的断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承式及下承式拱桥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系构造中桥面系的俯视图;
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横梁10,横梁顶板11、横梁腹板12、横梁底板13、纵梁20,纵梁顶板21、纵梁腹板22、纵梁底板23、纵梁端板24、预制安装板30、现场浇筑湿接缝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中承式及下承式拱桥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系构造,包括钢梁和桥面板,以及顺桥向间隔设置的用于连接吊杆的吊耳构造。参照图1,所述钢梁包括顺桥向间隔设置的横梁10和横桥向间隔设置的纵梁20,各横梁10、纵梁20固定连接形成纵横格子梁结构,吊耳构造设置于横梁10两端。参照图5,所述桥面板采用混凝土桥面板,混凝土桥面板在纵横格子梁结构上与其形成固定连接。
参照图2,所述横梁10采用工字梁截面,由横梁顶板11、横梁腹板12和横梁底板13构成,横梁腹板12与横梁顶板11、横梁底板13焊接。参照图1和图3,所述纵梁20包括若干纵梁节段,各纵梁节段采用工字梁截面,由纵梁顶板21、纵梁腹板22、纵梁底板23和纵梁端板24构成,纵梁端板24焊接于纵梁节段的两端。参照图1,所述纵梁节段的纵梁顶板21与相邻两横梁10的横梁顶板11焊接,纵梁节段的纵梁底板23与相邻两横梁10的横梁底板13焊接,纵梁节段的纵梁端板24通过高强螺栓组件与相邻两横梁10的横梁腹板12连接。
参照图4和图5,所述混凝土桥面板由若干预制安装板30和现场浇筑湿接缝31构成,各预制安装板30铺设于纵横格子梁结构上,现场浇筑湿接缝31设置于相邻两预制安装板30的侧壁之间,现场浇筑湿接缝31下方的梁顶板11、纵梁顶板21上布设焊钉。各预制安装板30通过现场浇筑湿接缝31连接为一体形成混凝土桥面板,混凝土桥面板通过焊钉与纵横格子梁结构连接形成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系结构。为增强现场浇筑湿接缝31的连接力,所述现场浇筑湿接缝31的两侧,相邻两预制安装板30的侧壁呈齿状。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承式及下承式拱桥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系构造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未经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23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道路桥梁防护栏
- 下一篇:悬索桥主缆索夹密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