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加热结构的料理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1601.8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2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石小艮;陈向科;刘国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顺德昌盛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43/04 | 分类号: | A47J43/04;A47J43/0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翁子毅 |
地址: | 528325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加热 结构 料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料理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改进加热结构的料理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加热料理杯都是通过设置在底部加热管实现加热,但往往这种结构加热起来会出糊底现象,清洗时极为麻烦;
现公开一种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120167687.X的一种侧加热杯,杯体侧壁有导热板,导热板外有加热管,加热管发热,热量通过导热板对杯体侧边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对比加热管设置入杯体内以及加热管位于杯底部这两种方案,可以避免杯底部糊底,但是侧壁加热无法直接加热底部的食材,杯体内的食材受热不均匀,加热时间大大加长,影响消费者体验;
因此,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避免糊底,且能对杯体底部均匀加热的料理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加热结构的料理杯,包括杯体,其特征在于,杯体底部外壁套设有导热底盖,导热底盖包括底板以及沿底板外周向上延伸的外围板,底板紧贴杯体的外底面,外围板紧贴本体下部的外壁面,且外围板上套设有加热管。
具体地,加热管加热工作传热至外围板,然后外围板再传热至底板上,实现杯体的侧壁和底部同时均匀加热,避免糊底之余还能解决底部不能加热的问题,大大提高加热效率,且结构简单,易于清洗,造价低廉,性价比高。
所述加热管套设在外围板的外端面。加热管发热时首先传热至外围板,外围板吸收热量并均匀对杯体进行加热,有效提高加热效率。
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传动安装孔。
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
所述杯体内壁按圆周方向设有多条扰流筋,
底板与外围板为一体式连接,使零部件与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安装更加简单,使产品更加整合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改进加热结构的料理杯,加热管加热工作传热至外围板,然后外围板再传热至底板上,实现杯体的侧壁和底部同时均匀加热,避免糊底之余还能解决底部不能加热的问题,大大提高加热效率,且结构简单,易于清洗,造价低廉,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热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3所示,一种改进加热结构的料理杯,包括杯体1,其特征在于,杯体1底部外壁套设有导热底盖2,导热底盖2包括底板21以及沿底板21外周向上延伸的外围板22,底板21紧贴杯体1的外底面,外围板22紧贴本体下部的外壁面,且外围板22上套设有加热管4。
具体地,加热管4加热工作传热至外围板22,然后外围板22再传热至底板21上,实现杯体1的侧壁和底部同时均匀加热,避免糊底之余还能解决底部不能加热的问题,大大提高加热效率,且结构简单,易于清洗,造价低廉,性价比高。
所述加热管4套设在外围板22的外端面。加热管4发热时首先传热至外围板22,外围板22吸收热量并均匀对杯体1进行加热,有效提高加热效率。
所述底板21上开设有传动安装孔5。
所述底板21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6。
所述杯体1内壁按圆周方向设有多条扰流筋3,
底板21与外围板22为一体式连接,使零部件与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安装更加简单,使产品更加整合紧凑。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顺德昌盛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顺德昌盛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16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盛饭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用于食品检测的搅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