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承载力透水地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9632.6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6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冯志远;张欢;黄启林;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5/04 | 分类号: | E01C5/04;E01C11/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1 | 代理人: | 吕晓蕾 |
地址: | 51804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载力 透水 地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承载力透水地面结构,它属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和建筑材料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普及,雨水的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而雨水的回渗是海绵城市工程当中的重要一环,如果雨水不能就地渗透,势必形成雨水汇聚,增加市政雨水管网的负担,容易引起城市内涝。即使能够通过市政雨水管网排入江河,也容易引发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当雨季过后,由于地下水未能得到充分涵养,会导致江河水资源减少,又会容易发生旱情。当前,城市雨水渗透到地下的途径大多是通过透水砖铺设的透水地面来实现。
目前国内外的透水砖,大多是利用混凝土骨料之间的细小孔隙和砖体之间连接的缝隙透水。由于这些孔隙、缝隙极易被灰尘、泥土、垃圾等覆盖密实,失去透水功能,因此目前的透水砖在铺装完成半年到一年后,大多失去透水性能。而且由于铺设透水砖的基础也需要具有透水功能,其抗压强度必然低于同等造价的非透水的普通混凝土,导致透水地面比较容易损坏。
申请号201110456416.0的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利用廉价的普通混凝土路面砖铺筑高效透水地面的方法,其关键技术是:准备好“透水定位器”,在铺砖地面下方设置蓄水碎石层,然后用普通砂浆铺设普通地砖,在砂浆凝固之前将透水定位器钉入砖缝的节点中,利用透水定位器的通孔将雨水引入地下。
上述透水地面铺设较复杂,施工施工难度大;透水定位器的存在对地面的外观也有一定影响,通常很难被实际采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铺设方式简单,适用于城市的透水地面铺设,可以长期有效地维持透水地面的透水效果并可以大大提高透水地面的承载能力的高承载力透水地面结构及铺设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承载力透水地面结构,它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面层、砂浆粘结层、受力层和蓄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层由高承载力透水地面砖铺设构成;所述的高承载力透水地面砖为长方体结构的砖体,在所述的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水平的导水槽,在所述的导水槽中设置有竖直的透水孔;在所述的砖体的四个侧面均设有定位棱。
在所述的砖体的上表面与四个侧面的之间设置有倒角。
所述的砖体的长度为宽度的两倍加定位棱的高度,即长度L=2a+b,其中L为长度,a为砖体宽度,b为定位棱的高度。
所述的导水槽中设置有两个透水孔,所述的透水孔中心距为i=a+b,其中i为透水孔中心距,a为砖体宽度,b为定位棱的高度。
所述的高承载力透水地面结构的铺设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A、铺设蓄水层:首先按设计要求在人行道路基层铺设碎石构成蓄水层,且将蓄水层夯实轧平;
B:在上述的碎石铺设的蓄水层上铺设40mm~80mm厚的混凝土受力层;
C:在上述受力层上摊铺砂浆粘接层,在砂浆粘接层上铺设高承载力透水地面砖构成面层;
D:待用于粘接面层的砂浆粘接层的水泥砂浆凝固后,用冲击钻沿高承载力透水地面砖的透水孔将其下方的细石混凝土铺设的受力层钻透,钻孔深度直达受力层下方的碎石铺设的蓄水层。
在所述的细石混凝土铺设的受力层中设置有设置钢筋网片。
所述的受力层为细石混凝土或者或砂浆铺设。
所述的蓄水的厚度不小于200mm。
本实用新型采用结构新颖简单的高承载力透水地面砖,铺设高效透水的透水地面,施工简单,可座浆铺筑,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提高地面的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透水能力,还具有防滑和美化路面的效果,透水孔堵塞后容易修复,可大大延长透水地面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承载力透水地面的结构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承载力透水地面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承载力透水地面砖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图2和图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如下:
采用一种普通混凝土材料制作的新型的高承载力透水地面砖,高承载力透水地面砖上应该设置导水槽和导水孔,在铺设该高承载力透水地面砖时,事先做好蓄水碎石层和细石混凝土受力层,然后用普通砂浆座浆铺设上述高承载力透水地面砖,待砂浆凝固后,沿导水孔用冲击钻在所述砂浆层和细石混凝土受力层上钻孔,钻孔深度直达上述细石混凝土受力层下方的碎石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96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深厚软土地基的轻型路堤
- 下一篇:模数化可循环的预制硬装地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