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钻铣机的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2076.0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6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成 |
主分类号: | B23Q11/00 | 分类号: | B23Q11/00;B23P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姜庆梅 |
地址: | 230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铣机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钻铣机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震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在关于悬挂系统的改装过程中,硬的减震器要与硬的弹簧相搭配,而弹簧的硬度又与车重息息相关,因此较重的车一般采用较硬的减震器,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震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震器,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但现有的减震器,在设计结构上多固定式为主,减震器只能单一的为一种机械进行减震,不仅缩短了减震器的适用范围,而且还增加了减震器的空间占用度,在为机械进行减震时多为一次减震,使减震的效率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使减震器的销量降低,在使用中对能源的损耗大,提高了使用成本。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钻铣机的减震装置,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铣机的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钻铣机的减震装置,包括减震装置主体,所述减震装置主体的顶部安装有螺旋帽盖,所述螺旋帽盖与减震装置主体活动连接,所述螺旋帽盖的底部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侧面安装有铆钉,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安装有活动轴承,所述活动板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安装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的侧面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部安装有活塞阀,所述活塞阀的底端安装有保护胶套,所述保护胶套与导向座通过活塞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装置主体的底端安装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嵌入设置在所述活塞中,并与所述减震装置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装置主体的内部安装有减震弹簧和减震片,所述螺旋帽盖的顶部安装有橡胶支座,所述橡胶支座的侧面安装有电极传输板,所述电极传输板与橡胶支座通过活动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电极传输板的底部安装有电极连接管。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连接管的底部设有螺纹孔,所述橡胶支座与减震装置主体通过螺旋帽盖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连接管的侧面安装有静电条,所述活动轴承与导向座通过纹钉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传输板的一侧安装有导向杆,且所述导向杆与电极传输板通过活动轴承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连接管与活塞阀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钻铣机的减震装置,以活动轴承连接旋转的方式设计而成,在与钻铣机进行安装时可根据不同的钻铣机进行结构方位调节,适用于不同的类型的钻铣机,增加了钻铣机的减震装置的使用范围,安装了减震板与减震弹簧,在受到来自钻铣机工作产生的震动力时,减震板进行一次减震,减震弹簧进行二次减震,大大的提高了钻铣机的减震装置的减震效率,安装了活塞与活塞阀,在电极连接管传输电流到活塞时,利用空气压强为推动杆提供动力,有利于节约电力资源,降低使用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主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极连接管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铆钉;2-连接件;3-活动板;4-纹钉;5-导向座;6-活动轴承;7-活塞;8-保护胶套;9-推动杆;10-电极连接管;11-静电条;12-导向杆;13-电极传输板;14-橡胶支座;15-螺旋帽盖;16-减震装置主体;17-活塞阀;18-减震弹簧;19-减震片;20-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成,未经李志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20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