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78286.4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4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贾庆隆;丁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远华轻化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4 | 分类号: | H02K5/24;F16F15/02;F16F15/04 |
代理公司: | 32206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顾进<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2404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减震 装置 | ||
一种电机减震装置,固定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半圆柱体形的转动体,右导杆伸出支撑座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架,传动架上固定有与转动体轴线平行的第一齿条,第一齿条啮合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轴上安装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啮合有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通过锥齿轮轴和轴承座安装在底座上,锥齿轮轴与第一摩擦盘轴连接有使动力仅能单向从锥齿轮轴传向第一摩擦盘轴的第一单向传动机构,第一摩擦盘轴转动使得第一摩擦盘与第二摩擦盘相对的转动。本发明通过两摩擦盘的相对转动将振动转化为摩擦热消耗掉,降低了振动幅度,减少对机器其它零部件的振动,增加零部件的寿命。大大减低了噪音,改善了工厂的工作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机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作为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的作为驱动机构使用,但是电机在工作时往往伴随着振动噪音等,现有的电机的安装方式比较简单,电机的外壳通过刚性连接件直接固定在安装座上,减震效果十分有限,也会造成用到电机的设备在电机的长时间振动下,零部件相互撞击,产生较大的噪音,减少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较大的噪音恶化了工厂的生产环境。在电机和安装之间加装减震垫的方式也被经常采用,但是减震垫易于松动、脱落,减震效果也有限,产生的噪音问题也无法很好的克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机减震装置,采用消耗电机振动的能量进行减震,减震效果良好,有效控制噪音的产生。
其解决方案是,一种电机减震装置,包括固定架、支撑座、底座,支撑座固定在底座上,电机安装在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半圆柱体形的转动体,转动体的轴线与电机输出轴的轴线平行,支撑座的上部设有与转动体配合的支撑弧,转动体位于支撑弧内,转动体左端设有与其同轴的左导杆、右端同轴转动连接有右导杆,左导杆和右导杆背离转动体一端均穿过支撑座与支撑座滑动连接,支撑弧的两端壁与转动体之间均设有套在左导杆或者右导杆上的第一压簧,固定架和支撑座之间关于转动体对称地设有第二压簧,所述右导杆伸出支撑座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架,传动架上固定有与转动体轴线平行的第一齿条,第一齿条配合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通过轴承座和第一齿轮轴安装在底座上,第一齿轮轴上安装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啮合有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通过锥齿轮轴和轴承座安装在底座上,锥齿轮轴平行于转动体轴线,底座上通过第一轴承座安装有第一摩擦盘轴,通过第二轴承座安装有第二摩擦盘轴,第一摩擦盘轴、第二摩擦盘轴、锥齿轮轴三者共轴线且第一摩擦盘轴更靠近锥齿轮轴,锥齿轮轴与第一摩擦盘轴连接有使动力仅能单向从锥齿轮轴传向第一摩擦盘轴的第一单向传动机构,第一摩擦盘轴上安装有第一摩擦盘,第二摩擦盘轴上安装有第二摩擦盘,第一摩擦盘与第二摩擦盘相邻的端面摩擦接触,第一摩擦盘轴转动使得第一摩擦盘与第二摩擦盘相对的转动。
优选地,固定架的前侧下部转动连接转动杆,转动杆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穿过支撑座与支撑座竖向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的下部连接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配合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通过主动轴和轴承座安装在底座上,主动轴与第二摩擦盘轴共轴线,主动轴与第二摩擦盘轴之间连接有使动力仅能单向从主动轴传向第二摩擦盘轴的第二单向传动机构,第一摩擦盘轴上安装有第一棘轮棘爪机构,第一棘轮棘爪机构使得第一摩擦盘轴仅能沿锥齿轮轴带动它的方向转动,第二摩擦盘轴上安装有第二棘轮棘爪结构,第二棘轮棘爪结构使得第二摩擦盘轴仅能沿主动轴带动它的方向转动,锥齿轮轴带动第一摩擦盘轴的转动方向与主动轴带动第二摩擦盘轴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摩擦盘在第一摩擦盘轴带动下与第二摩擦盘发生相对转动,第二摩擦盘在第二摩擦盘轴带动下与第一摩擦盘发生相对转动。
优选地,转动体向右侧发生移动时,锥齿轮轴通过第一单向传动机构带动第一摩擦盘轴转动,固定架相对于支撑座向前侧偏转时,主动轴通过第二单向传动机构带动第二摩擦盘轴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远华轻化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远华轻化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82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