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异形管的胀型设备及其胀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2112.0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6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赵卓君;熊卓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卓君;熊卓成 |
主分类号: | B21D39/08 | 分类号: | B21D39/08;B21D43/00;B23D45/06;B23D45/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17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形管 第一液压缸 冲头 装设 方向移动 夹持机构 安装台 车用 安装台面 冲压机构 固定机构 生产效率 插设 管口 机座 夹持 拉伤 伸入 缩管 脱离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异形管的胀型设备,包括:机座,顶部形成有安装台面;装设于所述安装台面上的固定机构,用于插设异形管;装设于所述安装台面上的夹持机构,夹持所述异形管;以及装设于所述安装台面上的冲压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和装设于所述第一液压缸上的胀型冲头,通过所述第一液压缸向靠近所述夹持机构的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胀型冲头向靠近所述异形管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所述胀型冲头从所述管口伸入所述异形管内并对所述异形管进行胀型,待胀型结束后通过所述第一液压缸向远离所述夹持机构的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胀型冲头脱离所述异形管。本发明采用胀型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缩管产生的表面拉伤问题,且工艺方法简单,生产效率可以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车用异形管的胀型设备及其胀型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用异形管是位于仪表盘骨架总成的零件,它的作用是连接主驾驶室与副驾驶室,并有一定的安全功能。该车用异形管包括圆管段和异形管段,目前,常见的车用异形管采用的是缩管方法,常见的设备为缩管机,缩管机利用缩管工艺将部分圆管缩成异形管,但缩管机由于缩管工序较多,而导致生产效率较低,同时要经过多次缩口,使得零件表面质量较差,严重时会影响产品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车用异形管的胀型设备及其胀型方法,解决现有采用缩管机生产异形管存在的生产效率低、零件表面质量差和影响产品性能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异形管的胀型设备,包括:
机座,顶部形成有安装台面;
装设于所述安装台面上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上设有供插设异形管的插设孔;
装设于所述安装台面上并靠近所述固定机构设置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夹持所述异形管且所述异形管的管口位于所述夹持机构上远离所述固定机构的一侧;以及
装设于所述安装台面上并设于所述夹持机构上远离所述固定机构的一侧的冲压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和装设于所述第一液压缸上的胀型冲头,所述第一液压缸可往复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液压缸向靠近所述夹持机构的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胀型冲头向靠近所述异形管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所述胀型冲头从所述管口伸入所述异形管内并对所述异形管进行胀型,待胀型结束后通过所述第一液压缸向远离所述夹持机构的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胀型冲头脱离所述异形管。
本发明提供的胀型设备利用胀型冲头对异形管进行胀型工艺,采用胀型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缩管产生的表面拉伤问题,且工艺方法简单,生产效率可以提高,还能够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及产品性能。且本发明的胀型设备功能多,零件加工成本低,加工后的零件外观质量好、产品性能优等特点。
本发明车用异形管的胀型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安装架、第二液压缸、第一夹持件以及第二夹持件,
所述安装架装设于所述安装台面上;
所述第一夹持件上开设有供容置所述异形管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夹持件固设于所述安装架上并位于所述异形管之下;
所述第二液压缸固设于所述安装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上方,所述第二液压缸与所述第二夹持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上开设有供罩设于所述异形管之上的第二凹槽,通过所述第二液压缸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件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夹持件向下移动并扣合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上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一起夹持所述异形管,或者使得所述第二夹持件向上移动远离所述第一夹持件。
本发明车用异形管的胀型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对合后的形状与所述异形管胀型后的形状相适配。
本发明车用异形管的胀型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装设于所述安装台面上的导轨和装设于所述机座上的伺服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卓君;熊卓成,未经赵卓君;熊卓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21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