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及其行走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1805.8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6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柯德钧;朱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孚迪汽车设计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9/00 | 分类号: | B62D9/00;B60G1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35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解***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缸 油气弹簧 活塞杆 行走单元 花键轴 转向驱动机构 转向驱动装置 车轮 轮轴座 穿设 轮轴 轴段 车轮配置 花键连接 基本功能 轮毂电机 转向功能 自身轴线 花键套 水平向 延长线 有效地 中轴线 底端 同轴 轴向 装配 保证 | ||
1.一种车辆的行走单元,包括车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气弹簧和转向驱动装置;
所述转向驱动装置包括花键轴和转向驱动机构;所述花键轴同轴穿设于所述油气弹簧的油缸上,且位于所述油缸外的轴段与所述转向驱动机构连接从而能够绕自身轴线旋转,位于所述油缸内的轴段与所述油缸的活塞杆花键连接;
所述活塞杆的底端连接有轮轴座,所述轮轴座上安装有轴向为水平向的轮轴;
所述车轮配置有轮毂电机且装配于所述轮轴上,所述车轮的中心位于所述活塞杆中轴线的延长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行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弹簧包括所述油缸、弹性阻尼机构和油路机构,所述油缸包括所述活塞杆和自外而内逐级嵌套的多级缸筒;
每相邻两级缸筒中,内层缸筒外壁呈上宽下窄的阶梯轴结构,该内层缸筒的大直径段嵌装滑设于外层缸筒内且顶端开设有与该外层缸筒内腔导通的通油孔,该内层缸筒的小直径段穿设于外层缸筒的底端且与该外层缸筒内壁围设形成一环形油室;所述活塞杆包括活塞部和连接于所述活塞部底端的杆部,所述活塞部嵌装滑设于最内层缸筒中,所述杆部穿设于该最内层缸筒的底端且与该最内层缸筒内壁围设形成一环形油室;
最外层缸筒的上部开设有弹性阻尼接口且与所述弹性阻尼机构连接,最外层缸筒的上部以及各所述环形油室均开设有油路接口,各所述油路接口均与所述油路机构连接;
所述花键轴与各所述缸筒同轴设置,所述花键轴的顶端位于最外层缸筒上方且底端伸至所述杆部的内腔中,所述活塞部与所述花键轴花键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行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键轴上自内而外依次套设有至少一个花键套,各所述花键套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限位件,所述活塞部与最外层的所述花键套花键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行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阻尼机构包括高阻尼管路、低阻尼管路及弹性气囊结构,所述高阻尼管路与所述低阻尼管路并联且均与所述弹性阻尼接口及所述弹性气囊结构连接,所述高阻尼管路与所述低阻尼管路上均设有阻尼器和第一控制阀,且所述高阻尼管路上的阻尼器的阻尼值高于所述低阻尼管路上的阻尼器的阻尼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行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气囊结构包括并联设置的大气囊室和小气囊室,且两个气囊室所在支路上均设有第二控制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行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弹簧包括所述油缸、阻尼板和浮动活塞;
所述油缸包括缸筒和中空的所述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顶端滑设于所述缸筒内且底端位于所述缸筒外,所述活塞杆内腔与所述缸筒油腔通过开设于所述活塞杆顶端的过油孔导通;
所述花键轴穿设于所述缸筒上且与所述活塞杆顶端花键连接,所述花键轴底端伸至所述活塞杆的内腔中;
所述阻尼板嵌装滑设于所述活塞杆的内腔中且与所述花键轴底端固接,于所述阻尼板上设置有阻尼过油通道;
所述浮动活塞滑设于所述活塞杆的内腔中且位于所述阻尼板下方,并将所述活塞杆的内腔分隔为上方油室和下方气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行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过油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阻尼板上的压缩阻尼孔和伸张阻尼孔,所述压缩阻尼孔配置有用于控制其过油方向为自上而下方向的第一单向控制单元,所述伸张阻尼孔配置有用于控制其过油方向为自下而上方向的第二单向控制单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行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控制单元包括安设于所述阻尼板下表面上的第一弹性盖片,所述第二单向控制单元包括安设于所述阻尼板上表面上的第二弹性盖片,所述第一弹性盖片和所述第二弹性盖片均与所述阻尼板的板面平行贴合且分别覆盖对应的阻尼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行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键轴还连接有转向角传感器。
10.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组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行走单元,各所述油气弹簧的油缸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车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孚迪汽车设计武汉有限公司,未经欧孚迪汽车设计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180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系统及骑乘式园林工具
- 下一篇:转向驱动模块及相应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