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锌指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9952.1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3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金永梅;林秀峰;陈莫军;朴日花;刘笑笑;高星爱;仲晓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K14/415 | 分类号: | C07K14/415;C12N15/29;C12N15/82;C12N5/10;A01H5/00;A01H6/46;C12Q1/6895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进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蛋白 及其 编码 基因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锌指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该水稻锌指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还涉及编码上述水稻锌指蛋白的一种水稻锌指蛋白基因OsCTZFP8。其还涉及一种用于检测上述水稻锌指蛋白基因OsCTZFP8的引物或探针。其还涉及含有上述水稻锌指蛋白基因OsCTZFP8的载体以及含有上述载体的重组细胞。其还涉及上述水稻锌指蛋白或水稻锌指蛋白基因OsCTZFP8或载体或重组细胞在提高水稻耐冷性中的应用。通过水稻锌脂蛋白基因OsCTZFP8可以编码形成水稻锌脂蛋白,其能够提高水稻的耐冷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显著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稻锌指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全球一半的人口提供粮食。水稻对温度敏感,低温严重影响其生长和产量。水稻整个生长季的每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低温冷害。根据低温对水稻的影响机理,可将冷害分为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3种类型:延迟型冷害是指水稻营养生长期内受到较长时间的持续性低温影响,导致幼苗生长发育迟缓、株高和分蘖数减少(Iba等,2002;Tian等,2011)。障碍型冷害是指水稻生殖生长期内的短期异常低温导致抽穗延迟、穗部不全、花粉不育、籽粒灌浆不良、结实率降低,最终导致减产(Zhang等,2011;Pan等,2015)。低温冷害经常发生在高纬度温带地区与热带和亚热带高海拔地区,在日本、中国、朝鲜等国家尤为突出。我国东北三省、韩国北部和日本北海道等地区平均3-4年就发生一次较大的冷害,小的冷害频繁发生(季芝娟,2009)。东北稻作区是我国最大的优质米生产地,然而冷害发生频率高,受害面积大,严重影响水稻生产。因此,培育耐冷性水稻品种,对高产、稳产以及优质米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水稻等粮食作物的遗传改良。
水稻耐冷性是复杂性状,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可以揭示耐冷性相关基因及分子机理。转录因子在植物的胁迫应答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植物的基因工程改良中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我国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低温灾害是在孕穗期遭遇到的障碍型冷害。耐冷性鉴定评价可在自然低温条件和人工控制水温的恒温冷水灌溉条件下进行。花粉育性和种子结实率是孕穗期耐冷性评价的重要指标(Dai等,2002;Zhang等,2017)。因此,缺少一种能够提高水稻耐冷性的生物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锌指蛋白,其能够提高水稻生殖生长期的耐冷性,并参与水稻低温胁迫调控过程。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锌指蛋白基因OsCTZFP8,其能够编码上述水稻锌指蛋白的基因。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含有上述水稻锌指蛋白基因OsCTZFP8的载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含有上述载体的重组细胞。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水稻锌指蛋白基因OsCTZFP8或载体或重组细胞在提高水稻耐冷性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上述水稻锌指蛋白基因OsCTZFP8的引物或探针。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稻锌指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水稻锌指蛋白基因OsCTZFP8,其编码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锌指蛋白。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检测上述水稻锌指蛋白基因OsCTZFP8的引物或探针。
本发明还涉及含有上述水稻锌指蛋白基因OsCTZFP8的载体。
本发明还涉及含有上述载体的重组细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99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