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管廊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8711.2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3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唐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14***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城市管廊建设施工领域,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结构,包括管廊主体,管廊主体内设有天然气舱、综合舱、雨水舱,综合舱与天然气舱分别位于管廊主体内的两侧,雨水舱位于管廊主体内的中部,天然气舱、雨水舱与管廊主体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防火密封墙,雨水舱与天然气舱之间设置有第二防火密封墙,天然气舱中设置有分段阀将天然气舱分隔成独立的天然气舱舱节。本发明利用在天然气舱与雨水舱之间设置第二防火密封墙增加天然气舱的防火密封性能,利用雨水舱对综合舱进行保护,减小了天然气舱对综合舱的潜在危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管廊建设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综合管廊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基础设施管网布置形式,是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有效手段。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预制拼装式综合管廊化施工更具质量保证、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节能环保等较为显著的优势,应作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首选施工方法。
公布号为CN10601323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蓄水功能的地下综合管廊,包括设置在市政路面下端的综合管廊舱,市政路面上设有综合绿廊,所述综合管廊舱包括天然气舱、综合舱、强电舱、污水管舱、雨水舱,所述天然气舱、综合舱、强电舱设置在雨水舱上端,污水管舱设置在雨水舱一侧,天然气舱设有天然气管道,综合舱内设有给水管道、中水管道、通信光缆,强电舱内设有电力电缆,污水管舱内设有污水管道,所述天然气舱、综合舱、强电舱内侧底面均设有排水沟,雨水舱通过排水管与综合绿廊连接。该发明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以及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不方便的问题,缓解了城市内涝的压力,同时可将雨水收集利用起来。
该发明独立设置了天然气舱并在天然气舱内侧底面设置有排水沟,当天然气舱中的天然气发生泄漏时可通过排水沟跑出,导致天然气扩散,增大了天然气泄漏以后遇火星的可能,安全隐患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管廊结构,能够有效防止燃气泄漏后的扩散从而减少燃气爆炸的可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综合管廊结构,包括管廊主体,所述管廊主体内设置有天然气舱、综合舱、雨水舱,所述综合舱与天然气舱分别位于管廊主体内的两侧,所述雨水舱位于管廊主体内的中部位置,所述天然气舱与管廊主体之间、雨水舱与管廊主体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防火密封墙,所述雨水舱与天然气舱之间设置有第二防火密封墙,所述第一防火密封墙由管廊主体向雨水舱、天然气舱方向依次设置为第一双组份聚硫密封胶、第一聚乙烯泡沫板、防爆墙、第一泡沫封堵材料以及第一防火密封胶,所述第二防火密封墙由雨水舱向天然气舱方向依次设置为第一防火密封胶、第二泡沫封堵材料以及第二防火密封胶,所述天然气舱中设置有分段阀将天然气舱分隔成独立的天然气舱舱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雨水舱将综合舱和天然气舱分隔开,当天然气舱发生险情时通过雨水舱保护综合舱,减少综合舱的损失,利用第一双组份聚硫密封胶、第一聚乙烯泡沫板、防爆墙、第一泡沫封堵材料以及第一防火密封胶组成第一防火密封墙,提升雨水舱、天然气舱与管廊主体之间的防火性、防水性以及密封性,利用第一防火密封胶、第二聚乙烯泡沫板以及第二防火密封胶组成第二防火密封墙增加雨水舱与天然气舱之间的防火、防水以及密封的强度,保证天然气舱为独立舱室,通过分段阀将天然气舱分隔成沿长度方向的独立天然气舱舱节以控制每段天然气舱节中的空气含氧总量,防止天然气舱泄漏时,含氧空气与天然气舱中的泄漏天然气能够快速接触从而进一步减小天然气舱事故时综合舱的损失,利用分段阀将天然气舱分隔成独立的天然气舱舱节,使发生泄漏的天然气舱舱节的泄漏气体不会跑到其余天然气舱节从而与氧气充分混合,形成潜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未经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87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