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力分选过程智能示踪装置、示踪方法及效果评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72248.0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7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邓建军;匡亚莉;张育铭;尚剑;孙小路;高莉;宋建飞;李秀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4C11/00 | 分类号: | B04C11/00;B07B13/11;B07B13/14;G01C2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示踪 示踪装置 重力分选 旋流器 分选 球体外壳 效果评定 智能 煤炭 电路固定座 发光二极管 加速度数据 重介旋流器 测量电路 个数统计 配重铅块 旋流运动 剪切 半球体 分配率 固定槽 配重块 脱介筛 重产物 球体 配重 三轴 煤矿 记录 加工 研究 | ||
一种重力分选过程智能示踪装置、示踪方法及效果评定方法,尤其适煤矿加工分选研究中使用。包括分成上半部分的半球体,以及由球体与圆柱组合的下半部分。球体外壳内设有电路固定座,固定有含发光二极管和示踪测量电路;球体外壳内部还设有配重块固定槽,将一定数量配有不同个数配重铅块的重力分选过程智能示踪装置投入装有煤炭物料的旋流器内,旋流器分选过程中该装置随着示踪球与煤炭物料一起做剪切旋流运动,并记录三轴加速度数据,该装置和物料经重介旋流器分选后,根据配重和密度大小,从而跟随对应密度级的煤炭物料进入轻、重产物脱介筛中收集时间与个数统计,得出对应的分配率曲线,进而计算得出旋流器工作时的可能偏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力分选过程智能示踪装置、示踪方法及效果评定方法,尤其适用于一种煤炭加工分选研究中使用的重力分选过程智能示踪装置、示踪方法及效果评定方法。
背景技术
两产品、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等重力分选设备是近几年大力发展并广泛应用的一种矿物分选设备。矿粒和悬浮液沿切线方向给入设备圆筒部分,形成强大的旋流。其中的旋流场是一种三维近似轴对称的多相流场,旋流器的分离、分选等作用均通过分散相与连续相的相对运动完成,因此必须了解其中分散相的运动特性,这对于生产控制和错配物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粒子示踪测量技术是以示踪粒子的图像来代表流场的图像,以测量到的粒子运动来代表物料的运动。如果所选择的示踪粒子能够正确反映所显示的分散相运动,那么测量得到的粒子运动轨迹曲线就可以认为是所测分散相的轨迹分布了。在关于旋流器运动的分析研究中,对于分散相运动的研究,既可以通过试验确定或者推导了沉降速度,也可以建立分散相颗粒运动方程,但方程过于复杂;也可从旋流器内两相径向相对运动方程入手,推导得到分散相的运动特性时间以及轨迹方程。但这些方法或只能得到具体条件下的数值解;或推导出了关于分散相颗粒运动时间的公式,但方程中的系数实际上均为分散相颗粒速度的函数,故其求解将十分复杂。
此外,实际生产中对于重力分选工艺效果评价检测过程分为轻重两种产品的采样、浮沉试验得到各自的密度分布、绘制分配率计算表和重产物分配曲线、根据分配曲线计算可能偏差E四个步骤。整个评价过程需要人工进行大量的采样及浮沉试验才能获得数据,检测时间长,工作量大,其结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及时对生产进行指导。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记录旋流器内物料分散相运动轨迹分布,轻重产物分配易于监测的重力分选过程的智能示踪及效果评定方法的重力分选过程的智能示踪装置、示踪方法及效果评定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重力分选过程智能示踪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包括由球体外壳和底部外壳,球体外壳上设有四个与底部外壳匹配的螺塞孔,球体外壳与底部外壳的螺塞孔之间设有垫圈,螺塞孔中设有螺塞a,外壳内设有示踪测量电路和配重,其中示踪测量电路设置在四支螺栓之间,配重设置在示踪测量电路外侧,底部外壳底部设有柱状螺纹口,通过密封圈连接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设有螺塞b,外壳中还设有便于调整的配装块;所述示踪测量电路6包括顺序连接的惯性导航模块、单片机模块、通信模块,通信模块与计算机相连接,所述惯性导航模块、单片机模块、通信模块分别与电源相连接。
所述智能示踪效果评定装置的配重,使其密度分布在-1.30g/cm3,1.30~1.40g/cm3,1.40~1.45g/cm3,1.45~1.50g/cm3,1.50~1.60g/cm3,1.60~1.80g/cm3,1.80~2.00g/cm3,+2.00g/cm3各个密度级中,模拟多种密度的煤炭物料。
所述外壳为透明材料,外壳上设有反光条,外壳内部设有发光装置,发光装置包括与示踪测量电路连接的发光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22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