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门内拉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67660.3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6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方立锋;周宝聪;饶聪超;张利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5/12 | 分类号: | E05B85/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叶绍华 |
地址: | 31540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拉手 结构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内拉手结构。一种车门内拉手结构,包括:设有容置腔的车门,设于容置腔中且后端设有与车门铰接的铰接块的弧形拉手;所述的车门内拉手结构还包括:设于铰接块后侧的后缓冲组件,设于弧形拉手前端内侧的前缓冲垫;弧形拉手的一侧面设有弧形沉孔和设于弧形沉孔中的加强筋组。所述的车门内拉手结构,具有后缓冲组件和前缓冲垫,使用时无异响;弧形沉孔使弧形拉手的重量较轻,加强筋组提高强度且使刚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一种车门内拉手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621196553.X的实用 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门内拉手,包括拉手本体,拉手本体呈弧形,拉手本体与外部车门把手相配合,拉手本体的内侧上设有插销,插销用于插入到外部车门把手上。传统的车门内拉手存在使用时易产生异响且车门内拉手的重量较重刚性较差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使用时无异响且车门内拉手的重量较轻刚性较好的车门内拉手结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的车门内拉手存在使用时易产生异响且车门内拉手的重量较重刚性较差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时无异响且车门内拉手的重量较轻刚性较好的车门内拉手结构。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门内拉手结构,包括:设有容置腔的车门,设于容置腔中且后端设有与车门铰接的铰接块的弧形拉手;所述的车门内拉手结构还包括:设于铰接块后侧的后缓冲组件,设于弧形拉手前端内侧的前缓冲垫;弧形拉手的一侧面设有弧形沉孔和设于弧形沉孔中的加强筋组。所述的车门内拉手结构,具有后缓冲组件和前缓冲垫,使用时无异响;弧形沉孔使弧形拉手的重量较轻,加强筋组提高强度且使刚性较好。
作为优选,所述的后缓冲组件包括:前端设有安装孔且后端与车门铰接的缓冲座,后端设有装在安装孔中的安装柱的后缓冲块,设于后缓冲块前端且与铰接块后端相对的凸块组,两个相对面各设有一个弹性压条且一一对应位于缓冲座两侧端外侧的弹性限位块;两个弹性压条一一对应压住缓冲座两侧端。凸块组使弧形拉手打开时无黏滞感;缓冲座与车门铰接,弹性压条一一对应压住缓冲座两侧端,当铰接块与后缓冲块的凸块组接触时,缓冲座能随动摆动使接触良好,提高缓冲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安装孔前端设有大端位于前侧的锥台形孔;安装柱前端设有位于锥台形孔中且大端位于前侧的锥台形段;锥台形段的锥度小于锥台形孔的锥度。锥台形段的锥度小于锥台形孔的锥度利于提高缓冲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弧形拉手包括:上端为凸面,下端为凹面的拉手本体,下端与凸面连接的外饰条, 上端与凹面连接的加强条;弧形沉孔位于拉手本体的一侧面上;加强筋组包括:若干个位于弧形沉孔后端且两端分别与弧形沉孔上侧边和下侧边连接的斜加强筋,若干个位于弧形沉孔前端且两端分别与弧形沉孔上侧边和下侧边连接的竖加强筋;相邻两个斜加强筋的倾斜方向相反。弧形拉手设有外饰条和加强条,加强筋组包括:斜加强筋和竖加强筋,相邻两个斜加强筋的倾斜方向相反,进一步提高弧形拉手的刚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加强条的两侧端一一对应伸出拉手本体两侧端且设有扭曲段;外饰条的宽度大于拉手本体的厚度;外饰条前端与加强条的前端连接。加强条设有扭曲段、外饰条位于拉手本体小端的一端与加强条位于拉手本体小端的一端连接,利于提高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车门内拉手结构,具有后缓冲组件和前缓冲垫,使用时无异响;弧形沉孔使弧形拉手的重量较轻,加强筋组提高强度且使刚性较好。凸块组使弧形拉手打开时无黏滞感;缓冲座与车门铰接,弹性压条一一对应压住缓冲座两侧端,当铰接块与后缓冲块的凸块组接触时,缓冲座能随动摆动使接触良好,提高缓冲效果。锥台形段的锥度小于锥台形孔的锥度利于提高缓冲效果。弧形拉手设有外饰条和加强条,加强筋组包括:斜加强筋和竖加强筋,相邻两个斜加强筋的倾斜方向相反,进一步提高弧形拉手的刚性。加强条设有扭曲段、外饰条位于拉手本体小端的一端与加强条位于拉手本体小端的一端连接,利于提高刚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76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用自动兼手动的引擎盖
- 下一篇:改进的侧门限位器限位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