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多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实现分型的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67631.7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89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郑岷雪;马勇;赵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国科闻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21516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种 高危 乳头 病毒 实现 试剂盒 | ||
本案涉及一种对多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实现分型的试剂盒,包括有三个独立分装的试剂管;三种试剂管中具有分别对应HPV31、33、35、39、45、51、52、56、58、59、66和68的特异性探针SEQ ID NO.1‑12;以及综合对应该12个基因型的正向引物SEQ ID NO.13‑20和反向引物SEQ ID NO.21‑28。本发明通过对现有HPV分型试剂盒的改进,使得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仅使用8个正向引物和8个反向引物就能够分别在三管反应中实现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地对HPV16和18之外的12种高危型HPV进行分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HPV分型试剂盒,特别涉及一种对多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实现分型的试剂盒,具体涉及一种对HPV31、33、35、39、45、51、52、56、58、59、66和68进行分型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嗜上皮性双链DNA球形病毒,属于乳头瘤病毒科,主要感染皮肤和粘膜组织。HPV感染可引起疣、良性肿瘤和癌症。目前已有证据显示HPV感染可以导致包括宫颈癌、阴道癌、阴茎癌、肛门癌、口咽癌等多种癌症。据国际人乳头瘤病毒参考中心(International Human Papillomavirus Reference Center)的最新统计,目前共发现超过200种HPV基因型。然而并不是所有的HPV基因型均可以诱发癌症。低危型HPV的感染可以诱发生长在生殖器官附近皮肤和粘膜上的人类寻常疣、尖锐湿疣以及生长在粘膜上的乳头状瘤等良性病变,只有为数不多的高危型HPV的感染可能致癌。目前了解最深入的HPV致癌的范例是女性宫颈癌。也正是因为在这方面的先驱性工作,德国科学家Harald zur Hausen于20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宫颈癌是发生在女性子宫下段宫颈处的恶性肿瘤,是女性中第4位高发恶性肿瘤,占妇女癌症死亡率的第4位。据国际卫生组织(WHO)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报道,2012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为52.8万例,约有26.6万妇女死于宫颈癌。几乎所有宫颈癌的发生都是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导致的,而且从最初感染到癌症的发生需要经历5到10年的时间。因此,利用以高危型HPV的遗传物质DNA作为检测对象的HPV分子诊断技术来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可以提前发现病因,有效地对宫颈癌进行早期预防,从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醋酸目测检查、巴氏涂片和液基细胞学等传统宫颈癌筛查手段相比,HPV分子诊断具有灵敏度高且不依赖病理医生的主观判断的优势。因此,HPV分子诊断已经成为当前发达国家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法。
HPV分子诊断技术最大的一个挑战是在保证检测灵敏度的同时有效地将高危型HPV与低危型HPV区分开来,以避免因误诊而造成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以及由此对患者产生的不必要的精神压力。如前所述,目前发现的HPV基因型已经超过200种,而根据WHO/IARC等权威机构的研究成果,其中只有14种基因型被定义为可以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型,即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和68。此外,即使是14种高危型HPV中也并不是每一种基因型都具有相同的致癌能力。目前已有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HPV16和18是其中危害最大的两个基因型,二者分别导致55%和15%的宫颈癌病例。其它高危型HPV导致了剩下约30%的宫颈癌病例,但这些基因型致癌能力之间的差异到底如何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定论,特别是宫颈癌病例中不同高危型HPV的分布还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如HPV52和58在亚洲相对更普遍,而HPV33在欧洲相对更普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国科闻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国科闻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76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