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绝缘材料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9087.3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28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瑜;韩正一;王海田;托比亚斯·费希纳;罗艺;雷宪章;周育帧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H01B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博洋 |
地址: | 德国柏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材料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绝缘材料的制造方法,该绝缘材料的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绝缘材料的第一空间电荷分布信息;获取第二绝缘材料的第二空间电荷分布信息,第二绝缘材料为第一绝缘材料交联化后得到;将第一空间电荷分布信息与第二空间电荷分布信息进行对比,生成对第二绝缘材料的检测结果。通过实施本发明,获取交联化前后绝缘材料的空间电荷分布信息并进行对比,生成对交联化后的绝缘材料的检测结果,实现了从定量的角度判断电缆绝缘的制造质量,使得电缆绝缘的检测效果更精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绝缘材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工绝缘材料的发展与进步,当前电力电缆使用的绝缘材料已基本全部为人工合成塑料材料聚乙烯(英文简写为PE材料)。由于人工合成材料的稳定性相对自然材料偏差,可以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对这种人工塑料材料进行“交联化”,将这种人工高分子材料中的链间生成新的化学键从而使得它的化学结构从“链条性”发展成“网状化”,从而保证此类绝缘电缆的高寿命及高可靠性。这种交联后的聚乙烯材料也称为交联聚乙烯(XLPE)。为实现这种塑料材料为主绝缘的电缆的大规模高质量生产,制造业发展出应用化学方法(添加交联剂)交联工艺的滚轮式或立塔式三层共挤技术以实现塑料绝缘材料电缆的稳定制造,电缆业内将应用该方法制造出的电缆称为XLPE电缆。
在大规模制备XLPE电缆的背景下,为保证XLPE的制造品质,就需要对制造出的XLPE材料进行绝缘品质检测。现阶段工艺上普遍采用除气法(也称排气法)来对绝缘层制造质量进行控制。其原理如下,交联工艺后,在高温环境中,聚乙烯塑料中的杂质大多会以气体形式从绝缘材料中排出到周围的环境中,因此,在除气前后检查对比周围环境中气体的成分比就基本可以达到检测电缆绝缘制造质量的目的。
现有除气法的优点在于采样样本简单,只要检测目标电缆周围的气体成分随着时间而产生的成分变化就可以达到检测电缆绝缘质量的目的。但缺点也很明显,因为使用的绝缘材料洁净度随着绝缘材料的批次有所不同,每次需要进行的排气工艺时间长短也不固定,质量控制标准也基本依靠积累数据进行估算,无法从定量的角度判断电缆绝缘材料的质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绝缘材料的制造方法,用以实现从定量的角度判断电缆绝缘材料的质量,进而实现高质量的电缆绝缘材料的制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绝缘材料的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绝缘材料的第一空间电荷分布信息;获取第二绝缘材料的第二空间电荷分布信息,所述第二绝缘材料为所述第一绝缘材料交联化后得到;将所述第一空间电荷分布信息与第二空间电荷分布信息进行对比,生成对所述第二绝缘材料的检测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材料为聚乙烯基料,所述第二绝缘材料为交联聚乙烯。
在一实施例中,获取第一绝缘材料的第一空间电荷分布信息,包括:采用激光压力波源照射所述第一绝缘材料;采集所述第一绝缘材料的内部电流变化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绝缘材料的内部电流变化信息得到所述第一绝缘材料的第一空间电荷分布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获取第二绝缘材料的第二空间电荷分布信息,包括:采用所述激光压力波源照射所述第二绝缘材料;采集所述第二绝缘材料的内部电流变化信息;根据所述第二绝缘材料的内部电流变化信息得到所述第二绝缘材料的第二空间电荷分布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90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