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后视镜角度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9997.3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5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锋;江翰立;呙生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7 | 分类号: | B60R1/07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唐锡娇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后视镜 角度 调节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视镜角度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包括车身控制器和与车身控制器连接的方向盘转角传感器、车速传感器、镜片调节电机、转向灯检测单元、并线辅助系统、GPS定位导航系统。车身控制器获取方向盘转角信号、车速信号、转向灯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信号、车辆并线是否存在危险的信号以及车辆定位位置信息和道路相关信息,并读取已存储的镜片的初始角B和设定的后视镜的目标角C、镜片的最大可调角A,然后进行相关的判断、处理。采用该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能准确调节后视镜的镜片角度,使驾驶员在并线时能准确观察到后方车辆情况,提高行车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驾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角度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外后视镜是人们在变道(并线)、拐弯等场景下必要的“眼睛”,传统的后视镜的角度是固定不变的,并且由于其始终与车体保持平行,在拐弯或者交叉并道时,驾驶人员不能看到目标位置的图像,会构成一定的视觉盲区,给行车造成不便。为了解决盲区安全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案有两种:第一种是使用具有电动调节功能的后视镜,并且根据方向盘的转角来调节后视镜的镜片角度,但并不是所有的转弯都需要后视镜转动,比如三条转弯道只有自己一辆车,即使变道也不会构成危险,因此,这种方案对是否需要后视镜变动角度的判断不够准确;第二种是采用并线辅助系统,通过后置的雷达来检测是否满足并线条件,如果不满足并线条件,雷达报警并警示驾驶员不能并线,驾驶员仍然无法看到盲区的具体画面,只能通过降低车速的方式来等待后车反映到后视镜上,而在某些行驶场景雷达会因为方向偏差或者遮挡而造成检测失效,此时如果以并线辅助系统来进行并线判断会误导驾驶员,从而造成驾驶员抱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后视镜角度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以根据实际工况准确调节后视镜的镜片角度,使驾驶员在并线时能准确观察到后方车辆情况,提高行车安全性。
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后视镜角度调节系统,包括车身控制器(即BCM)、方向盘转角传感器、车速传感器、镜片调节电机、转向灯检测单元、并线辅助系统和GPS定位导航系统,所述方向盘转角传感器与车身控制器连接,将检测的方向盘转角信号发送给车身控制器,车速传感器与车身控制器连接,将检测的车速信号发送给车身控制器,转向灯检测单元与车身控制器连接,将检测的转向灯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信号发送给车身控制器,车身控制器与并线辅助系统连接,获取车辆并线是否存在危险的信号,车身控制器与GPS定位导航系统连接,获取车辆定位位置信息和道路相关信息,车身控制器与镜片调节电机连接,控制镜片调节电机调节后视镜的镜片角度。
所述车身控制器与仪表控制器连接,在后视镜的镜片被调节时,将调节信息发送给仪表控制器,仪表控制器根据该调节信息控制仪表屏对调节过程进行动画演示,便于用户了解后视镜的镜片角度变化,防止用户对后视镜的变化感到突兀。
所述并线辅助系统包括盲点探测雷达组、并线辅助控制器和LED指示灯,所述盲点探测雷达组与并线辅助控制器连接,将探测的车辆并线是否存在危险的信号发送给并线辅助控制器,并线辅助控制器与车身控制器连接,将车辆并线是否存在危险的信号发送给车身控制器,并线辅助控制器与LED指示灯连接,在车辆并线存在危险时,控制LED指示灯点亮,以警示驾驶员。
所述盲点探测雷达组包括两个毫米波雷达,两个毫米波雷达分别安装在汽车车身尾部的左、右两个角端。
采用上述调节系统对汽车后视镜角度进行调节的方法为:
车身控制器获取方向盘转角信号、车速信号、转向灯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信号、车辆并线是否存在危险的信号以及车辆定位位置信息和道路相关信息,并读取已存储的镜片的初始角B和设定的后视镜的目标角C、镜片的最大可调角A,然后进行如下判断、处理:
如果车辆在道路上正常行驶,车辆并线存在危险,且转向灯处于工作状态,则当B<C时,车身控制器控制镜片调节电机使镜片向外转动C-B,从而达到后视镜的目标角C,当B≥C时,车身控制器控制镜片调节电机使镜片保持初始角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99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