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过滤式排气的油压减振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9984.6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3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冯雨萌;樊友权;凌平;周元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联诚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株洲联诚集团减振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3214 | 代理人: | 郑隽,王雷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滤 排气 油压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悬挂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过滤式排气的油压减振器。
背景技术
减振器作为车辆悬挂系统的重要部件,其性能高低对于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与舒适性具有重大影响。为了保证减振器能够正常地产生阻尼力,需在压力缸的内油缸中充满液压油,同时在外油缸与内油缸间的储油腔体中存放适量液压油,以便于及时对内油缸内的液压油量进行调整。
如果减振器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空气进入内油缸的情况,则需要尽快将空气排出,否则将会导致减振器在做拉伸运动时产生空行程,使得阻尼力瞬时丧失,影响到车辆运行的平稳性与舒适性。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排气目的,往往在导向座和内油缸的密封面间开槽或留出一个极微小的过流缝隙(宽度仅为几百微米),此方法的缺点是:1、对加工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缝隙误差太大难以控制;2、在排气的同时,部分油液也会通过缝隙流出,造成阻尼力的损失,减振器性能始终无法提升;3、缝隙经过长期使用,在液压和油体腐蚀的作用下磨损严重且难以修复,增加减振器检修频率和损耗成本。
中国专利CN201220614094.8公开了一种铁路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其包括活塞杆、活塞、压力缸、导向支承坐座、底阀单向阀、底阀阻尼阀、活塞单向阀、活塞阻尼阀等,压力缸的上端面与导向支承座的贴合面之间有一条小的排气通道,活塞杆上有一过油通道,将油液引向活塞阻尼阀,且活塞单向阀和底阀单向阀采用相同的结构,为单层阀片式结构,其阀片的闭合是靠压缩波形弹簧来实现的,活塞阻尼阀和底阀阻尼阀也采用相同的结构,也采用多层圆形弹性薄钢板阀片结构。该专利虽然解决了拉伸阻尼与压缩阻尼的对称性问题,但并没有对上述问题提出可行办法,问题依然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加工和生产并避免油液在排气时泄露的油压减振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过滤式排气的油压减振器,包括内油缸、外油缸、活塞杆、导向座和至少一个滤芯,所述外油缸套设于内油缸外部且二者间形成储油腔体,所述活塞杆的一端插入内油缸内部且在该端设置有活塞,所述导向座固定设置于内油缸的端头位置且与外油缸的内壁固连,在所述导向座上开设有与活塞杆匹配并便于其伸缩运动的通孔;在所述导向座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内油缸和储油腔体的排气通道,所述滤芯设置于排气通道内并用于实现在阻拦油液的同时允许气体通过。
优选地,所述滤芯的材质为利用粉末冶金方法制成的金属多孔过滤材料,其内部孔隙弯曲配置、纵横交错且分布均匀,所述滤芯的孔隙宽度只允许粒径小于等于50um的微粒通过,以保证油气分离效果。
更优选地,所述滤芯的孔隙宽度只允许粒径小于等于20um的微粒通过。
优选地,在所述排气通道靠近内油缸的内壁上设置有固定套,所述滤芯与固定套间可拆装式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导向座与内油缸、外油缸的连接位置处设置密封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油压减振器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难度,实用性好,通过设置具有油液分离功能的滤芯在完成排气操作的同时有效避免了油液泄露,解决了减振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空行程和油液泡沫化问题,进而确保工作时产生的阻尼力始终正常,提升了减振器的产品性能,保证了车辆运行的舒适性和可靠性;
2、由于滤芯本身耐腐蚀和耐压性能好,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即使出现损坏也便于及时更换,降低了减振器的检修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所示油压减振器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油缸,2外油缸,3活塞杆,4导向座,5滤芯,6储油腔体,7排气通道,8固定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联诚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株洲联诚集团减振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株洲联诚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株洲联诚集团减振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99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向减振装置
- 下一篇:基于拍照识别器的停车场感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