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解处理液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5562.1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0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汪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新徽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08 | 分类号: | C25D11/08;C25D11/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李显锋 |
地址: | 243100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 处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解处理液,由下列物质组成:硫酸、柠檬酸、植酸、氯化钠、二氧化钛、焦磷酸钠、硬脂酸镁、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硅烷偶联剂、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殊配制的电解处理液,能有效的增强阳极氧化处理后铝及铝合金表面的成膜品质,提升了其耐磨、耐腐等特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解处理液。
背景技术
铝及铝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蚀性和成型性好、成本低等一系列的优点,在航空航天、船舶、建筑、桥梁、电力、汽车、核工业及兵器工业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因铝性能较为活泼,在正常条件下使用时会发生锈蚀损伤等不良现象,多需要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后进行使用。目前铝及铝合金表面处理方法有很多,比较成熟、应用比较广泛的有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综合法。阳极氧化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形成转化膜,来改善铝及铝合金表面的特性。电解处理液是阳极氧化法中所必须用到的物质,其性能与阳极氧化处理的品质息息相关,目前多数电解处理液的成分功能单一,导致对应处理后的铝及铝合金表面氧化膜的品质不够好,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电解处理液。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解处理液,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
14~17份硫酸、4~6份柠檬酸、3~5份植酸、1~3份氯化钠、2~5份二氧化钛、1~2份焦磷酸钠、0.5~1份硬脂酸镁、0.3~0.6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4份硅烷偶联剂、300~350份水。
优选的,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
16~17份硫酸、5~6份柠檬酸、4~5份植酸、2~3份氯化钠、4~5份二氧化钛、1.5~2份焦磷酸钠、0.8~1份硬脂酸镁、0.5~0.6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4份硅烷偶联剂、330~350份水。
优选的,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
16份硫酸、5份柠檬酸、4份植酸、2份氯化钠、4份二氧化钛、1.5份焦磷酸钠、0.8份硬脂酸镁、0.5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份硅烷偶联剂、330份水。
进一步的,所述二氧化钛是由三种不同颗粒大小的二氧化钛混合而成,具体分为二氧化钛A、二氧化钛B和二氧化钛C,三者对应的重量比为3~4:8~9:5~6,所述二氧化钛A的颗粒大小为40~50μm,二氧化钛B的颗粒大小为0.8~5μm,二氧化钛C的颗粒大小为0.05~0.2μm。
进一步的,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60、硅烷偶联剂kh570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对电解处理液的组分进行了特殊的搭配调整,以硫酸、柠檬酸、植酸共同搭配形成酸性环境保证了电解氧化的顺利进行,添加的氯化钠增强了电解处理液的导电能力,提升了电解处理的效率,为了进一步改善电解成膜的效果,又添加了二氧化钛成分,其是由三种不同颗粒大小的二氧化钛混合而成,在电解处理时会在铝及铝合金表面电化学刻蚀出不同大小的凹坑,利用此二氧化钛填料成分来进行填充,并在硅烷偶联剂的配合作用下,使得二氧化钛与阳极氧化处理生成的三氧化二铝氧化膜交联结合,进而增强了成膜的致密性、耐磨性、耐腐性等,提升了处理的品质。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殊配制的电解处理液,能有效的增强阳极氧化处理后铝及铝合金表面的成膜品质,提升了其耐磨、耐腐等特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电解处理液,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新徽铝业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新徽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55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