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核桃粕中提取蛋白多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0108.7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8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缪福俊;宁德鲁;王洋;肖良俊;马婷;李勇杰;耿树香;陈海云;吴涛;贺娜;张艳丽;徐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C07K1/14;C07K1/34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亢能 |
地址: | 65020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桃 提取 蛋白 多肽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核桃粕中提取蛋白多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原料的预处理;步骤(2)、碱溶与酶解;步骤(3)、高温灭酶;步骤(4)、固‑液分离;步骤(5)、过滤干燥。本发明工艺简单且经济,蛋白提取和多肽制备同时进行,有效地缩短了蛋白提取及多肽制备的时间,且蛋白的提取率和多肽转化率进一步提高;生产过程绿色环保,产物具备较好抗氧化活性、降压等功能,可直接应用于功能性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变废为宝,提高核桃粕附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蛋白多肽的方法,尤其是一种从核桃粕中提取蛋白多肽的方法,食品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云南又是全国之首,截止2015年,云南省核桃种植面积4230万亩、产量85万吨,产量、面积均居全国第一。随着核桃产量越来越高,目前,国内的核桃榨油生产厂家越来越多,随之产生大量的脱脂核桃粕。核桃粕常被作为饲料和肥料或丢弃,废物排放污染环境,其附价值较低。研究表明,通过冷榨脱油后的核桃粕中蛋白含量高达50%,为优质的蛋白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人类摄取蛋白质经消化酶作用后,并非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而是以肽的形式吸收,一些肽不仅能提供人体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同时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能改善和提高矿物质运输和吸收、抗菌和病毒、提高免疫力、抗氧化、降胆固醇、抗癌作用、清除自由基抗衰老等作用。因此,利用蛋白酶水解核桃粕中蛋白制备核桃肽粉,实现了利用核桃粕提高其附价值的目的。同时,所制得的核桃肽粉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活性、降压、恢复疲劳等功能。
目前,现有的核桃(仁/粕)蛋白多肽制备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将核桃(仁/粕)原料直接进行磨浆后进行酶解,蛋白提取率较低;另一类是将核桃(仁/粕)进行粉碎后通过碱溶酸沉的方法先提取蛋白质,再根据酶的特性调节pH值后进行酶解,工艺复杂。由于核桃粕中还含有10~15%油脂,这两类方法采用核桃粕原料进行蛋白提取时,乳化现象严重,极大地限制了核桃粕中蛋白的溶出,使得蛋白提取率和蛋白纯度较低,相应的蛋白多肽转化率也较低,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核桃粕蛋白多肽制备过程中蛋白提取率与蛋白纯度不高、乳化现象严重、多肽利率低、蛋白多肽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核桃粕中提取蛋白多肽的方法,可快速提取制备蛋白多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从核桃粕中提取蛋白多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原料的预处理:将核桃粕原料粉碎过筛,得到核桃粕粉碎料,再与水混合,得到核桃粕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非蛋白复合酶,进行酶水解,时间为2~5h,酶水解温度为30~40℃,搅拌速度为30~60r/min,全程搅拌,制得核桃粕破壁的悬浮液;
步骤(2)、碱溶与酶解:向步骤(1)的悬浮液中加入碱液,调节pH为8.0~10.0,同时加入0.2~2%核桃粕粉碎料质量的碱性蛋白酶,使得碱溶和酶解同时进行,反应时间为3~10h,反应温度为40~60℃,pH保持8.0~10.0,搅拌速度为30~60r/min,全程搅拌,制得核桃粕酶解液;
步骤(3)、高温灭酶:将步骤(3)的核桃粕酶解液温度升至90~95℃,高温灭酶5~10min,得到经灭酶的核桃粕酶解液;
步骤(4)、固-液分离:将步骤(3)的酶解液进行固液分离,5000~8000r/min下离心10~20min,取上清液,调pH至中性,制得核桃蛋白肽液;
步骤(5)、过滤干燥:对步骤(4)的核桃蛋白肽液进行浓缩喷雾干燥,得到核桃蛋白多肽粉;或者,采用再生纤维素膜截留步骤(4)的核桃蛋白肽液,得到分子量为1~5kD的低聚多肽液,然后再进行浓缩喷雾干燥得到核桃低聚肽或小分子肽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未经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01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