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白土回收利用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25672.X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8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孙浩程;回军;吴巍;刘春阳;李宝忠;王宜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0/34 | 分类号: | B01J20/34;C10M17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白土 回收 利用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白土回收利用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将废白土与水在混合处理,然后将得到的物料经静置分为固相、水相、油相三层,得到的固相与处理剂混合处理后静置,除去最上层的物料后,进一步固液分离后得到滤液和废白土,废白土经洗涤、干燥后得到再生白土。本发明废白土回收利用处理方法,可以将废白土中的油脂、胶质、沥青质分离出来,并且对白土本身的结构不产生破坏,方便了白土后续的再生及重复利用,并且处理过程中不产生其他污染,再生白土的活性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精制润滑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白土的回收利用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润滑油的精制过程中,利用活性白土具有较强选择吸附的特点,吸附油脂中的色素和杂质,但白土在吸附色素的同时也吸附了大量的中性油脂,脱色后的废白土中一般含有15%~45%的油脂,是外表呈灰褐色的块状固体。多数厂家采取的处理方法是热解、焚烧或填埋,既需要消耗能源又有大量的中性油脂被浪费。
在润滑油基础油老三套生产工艺中,采用白土精制作为基础油补充精制,主要目的是把残留的少量的胶质、沥青质环烷酸及选择性溶解、水分、机械杂质等除去。这些物质大部分为极性物质,白土对它们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而对理想组分的吸附能力及其微弱,这就是选择白土作为吸附剂的原因,而精制后的废白土所残留的基础油一般高达30%以上,即使经过高压压榨、溶剂萃取,含油量最低也只能到10%左右。这给企业增加了很大成本,并且这种含有润滑油的白土也被定为危废,处理极其困难。因此,将白土吸附的胶质沥青质分离出来是恢复其活性的重要一步。目前,胶质沥青质的分离方法主要以高温焙烧为主,但是高温焙烧不仅耗费能源,而且过高的温度还会使白土本身的结构遭到破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白土回收利用处理方法,可以将废白土中的油脂、胶质、沥青质分离出来,并且对白土本身的结构不产生破坏,方便了白土后续的再生及重复利用,并且处理过程中不产生其他污染,再生白土的活性较高。
本发明提供一种废白土回收利用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1)将废白土与水在60~100℃,优选70~90℃下混合,混合均匀后得到的物料静置后分为固相、水相、油相三层;
(2)将步骤(1)分离后得到的固相与处理剂在70~95℃,优选80~90℃下混合处理,然后静置分层;
(3)将步骤(2)得到的物料除去最上层的胶质沥青质后,进一步固液分离后得到滤液和废白土,废白土经洗涤、干燥后得再生白土。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所述的废白土来自润滑油生产装置白土精制单元产生的废白土,如以常四线、减二线、减三线和减四线糠醛精制油(常减压蒸馏-酮苯脱蜡-糠醛精制)为原料经过白土精制制备润滑油过程中产生的废白土。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所述的废白土与水的质量比为1:3~1:7,优选为1:4~1:6,进一步优选为1:5。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所述混合处理时间为2~10h,优选为4~6h。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2)所述处理剂包括过氧化氢溶液和碳原子数为5-15的烷烃,所述烷烃具体可以为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正葵烷、正十一烷、正十二烷、正十三烷、正十四烷及正十五烷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正庚烷。所述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为20~40wt%,优选为25~35wt%,进一步优选为30wt%。所述处理剂中,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和烷烃的质量比为1:1~1:6,优选为1:2~1:3。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2)所述处理剂与固相的液固比为1:1~1:8(v/g)优选为1:2~1:4(v/g),进一步优选为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56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