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镁/镁合金为基体的抗菌耐蚀表面处理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82496.6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8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汉鹏;崔蓝月;高颖;王欣珠;曾荣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11/30 | 分类号: | C25D11/30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韩玉昆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镁合金 基体 抗菌 表面 处理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镁/镁合金为基体的抗菌耐蚀表面处理制备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打磨处理步骤、电解质制备步骤、改性微弧氧化膜涂层制备步骤。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易控、成品率高,样品具有良好的抗菌、耐蚀特性功能,表面形貌较为平整,对传统微弧氧化涂层有良好的填充裂纹和孔隙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镁/镁合金为基体的抗菌耐蚀表面处理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相容性、第三代医用材料的可降解性和生物活性特征以及其他金属基生物材料和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所不具备的性能。因此,镁合金作为新一代医用植入材料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不过,由于镁本身非常活泼,化学性质不稳定,在体内会迅速地发生腐蚀降解,从而引起一系列问题。因此,镁或镁合金作为体内植入材料使用时,其防腐处理是首先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商用镁合金耐蚀性还不能满足可降解植入材料要求,镁合金过快的腐蚀速度导致析氢速度较大。纯镁的析氢速度高达10mL/h或者40mL/(cm
镁合金过快的腐蚀速度同时导致溶液pH值的快速升高,对人体骨骼及组织生长产生潜在危害。在镁合金闭塞电池溶液中,pH值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到10.5以上,即镁合金腐蚀引起局部碱化速度加快。由于材料在使用环境中,pH值发生变化,可能使人体产生异常反应。例如,可能导致人体组织中蛋白质达到等电点而发生蛋白质沉积和炎症,或出现溶血现象和局部溶骨现象。
腐蚀过快还将使人体组织在未充分愈合之前植入体丧失机械整体性,从而引起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抗压屈服强度和疲劳强度)的迅速劣化。针对上述问题,ERINC等提出可降解医用镁合金的标准为:在37℃模拟体液中的腐蚀速率小于0.5mm/a,有效服役期90~180d;室温屈服强度大于200MPa,伸长率大于15%。
现有技术中,提高镁合金耐蚀性的途径有四种:材料合金化、变形加工、非晶化和表面改性。其中,合金化、非晶化和加工处理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与提高耐蚀性,但作用相对较为有限。
近年来,表面改性成为现有技术中运用最为普遍的主要技术手段。为了达到充分的保护性能,涂层必须均匀、致密、与基底结合性好。而且,医用镁合金作为一种功能材料,特别需要从涂层结构与功能一体化的途径设计耐蚀性能优异、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新型涂层。截至目前,人们已经研究出多种表面改性涂层与表面改性技术,并开发出了众多的产品。然而,现有技术所制造出的经过表面改性的镁合金产品,均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如耐蚀性、生物相容性、结合力、耐久性等综合性能指标尚存在不足,其实际使用效果方面也不是特别理想。
现有技术中,其他镁合金的表面防腐蚀处理方法,例如化学镀、电镀、化学转化膜、微弧氧化、离子注入、气相沉积等,均普遍存在耐蚀性提高幅度不大、多孔性,生物相容性差等缺点或问题。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以镁/镁合金为基体的抗菌耐蚀表面处理制备方法,以提高镁或镁合金的耐腐蚀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以镁/镁合金为基体的抗菌耐蚀表面处理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打磨处理步骤:将镁/镁合金坯料进行打磨至表面无明显划痕,用有机溶剂或去离子水清洗干净、用风吹干;之后,再将处理后的镁/镁合金坯料置于烘箱中,在60-80℃下,恒温干燥处理1h后,取出备用,得到镁/镁合金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24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