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开采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8442.2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2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宗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宗尚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4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新***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化氢 开采系统 天然气 处理液 高含硫天然气 沉淀处理 过滤净化 净化处理 回收 净化 一次性 提纯 排出 防腐 | ||
一种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开采系统,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处理液输送;步骤二:含硫化氢天然气输;步骤三:净化处理;步骤四:井底含硫化氢处理液排出;步骤五:沉淀处理;步骤六:过滤净化;步骤七:回收硫;步骤八:提纯净化;步骤九:进一步循环;该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开采系统,它可以一次性的做到高含硫天然气的开采,净化,管线的防腐以及硫的回收等。减少了开采的难度,避免了硫化氢带来的危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开采系统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开采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高含硫化氢天然气资源量巨大,约占我国探明天然气总储量的1/6,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和渤海湾盆地等地区。随着勘查力度的加大,我国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将会快速增长。川渝地区90%以上天然气都含硫化氢,有的气井硫化氢高达17%以上。硫化氢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也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并且是一种强刺激性剧毒气体,会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硫化氢在正常条件下对人的安全限度不超过20PPm。当硫化氢浓度在150PPm时,就会刺激人的眼睛、呼吸道,麻痹嗅觉神经,硫化氢浓度在800PPm以上时,只要短短2分钟就能致人于死地。硫化氢作为一种酸性气体,在有氧和湿热条件下会引起设备和管路腐蚀以及氢脆作用,对管材,钻具和井控装置具有严重的威胁。
如何开发这些含硫气田,目前是国内外的一大难题。国外高含硫气田的开发已经有半个多世纪,逐渐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开发技术以及完整体系,而我国高含硫气田开发技术还不配套,安全及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存在着较大的开发难度。特别是高含硫天然气的净化处理问题,国内尚无成熟的技术可借鉴,它已成为高含硫天然气开发的瓶颈。因此,本发明具体针对高含硫天然气的开发提出一种可行的系统。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难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弥补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开采系统;该系统由地面部分和地层中的井筒部分两部分构成。地面部分由处理液池,沉淀池,过滤池,硫化氢回收系统以及废液处理系统组成。井筒部分包含一种带有特殊装置的水力活塞泵以及相应的管线部件。
其中在整个循环过程中的处理液可以自由选择,比如化学溶剂醇胺,物理溶剂多乙二醇二甲醚等,原理是这些物理化学溶剂可以吸收硫化氢或者与硫化氢进行反应,从而达到去除硫化氢的目的。而水力活塞泵是一种特殊型号的泵,下方带有气液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开采系统,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处理液输送;步骤二:含硫化氢天然气输送;步骤三:净化处理;步骤四:井底含硫化氢处理液排出;步骤五:沉淀处理;步骤六:过滤净化;步骤七:回收硫;步骤八:提纯净化;步骤九:进一步循环。
其中在步骤一中:将处理液池中的处理液用泵输送到井筒管线A中,由管线A将处理液输送到井底;
在步骤二中:地层中的含硫化氢天然气通过入口D通过井底装置M进入到水力活塞泵中;
在步骤三中:含硫化氢的天然气通过循环处理液的净化,净化后的天然气通过管线C排出井筒,到达地面气体收集装置;
在步骤四中:井底的含硫化氢处理液通过水力活塞泵由管线B排出井口。
在步骤五中:排出井口的含硫化氢处理液进入沉淀池,将处理液中的泥沙,硫,以及其他杂质进行沉淀处理;
在步骤六中:之后的处理液流入过滤装置,将含硫化氢处理液进行过滤。
在步骤七中:过滤之后的处理液进入硫化氢回收系统,去除掉处理液中的硫化氢,并且对硫进行回收;
在步骤八中:除硫之后的处理液进入废液处理系统,对处理液进行提纯净化。排出失去反应效果的废液;
在步骤九中:净化之后的处理液再次回到集液池,开始新的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宗尚,未经张宗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84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