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程数据的同步方法、装置、服务器、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75285.X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53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程 数据 同步 方法 装置 服务器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远程数据的同步方法、装置、服务器、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终端接收通过信令服务器转发的来自第二终端的数据同步请求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使用状态;若所述第一终端的使用状态为非操作状态,则将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显示的内容以线条元素的形式进行封装得到同步数据;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数据流服务器将所述同步数据发送给第二终端进行数据同步。实现了在远程数据同步时,更有效的利用了服务端的资源,提高了终端的数据同步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同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远程数据的同步方法、装置、服务器、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平板在实现远程同步时,数据协议一般采用的事件流的方式,为了解决中途有终端设备加入的同步问题,服务器会直接保存一份智能平板的完整数据,然后新加入者会向服务器下载这份数据,对数据解析后采用数据播放的方式,从头开始将所有事件执行一遍的方式完成同步。
但是上述方案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服务器需要保存一份智能平板的数据并不断更新,因此服务器端需要对数据进行解析,这样就导致服务器的逻辑变得很复杂,并且协议的改动也需要服务器端同步进行更新,不利于维护;
二、现有技术中通常为了节省资源,缓存的数据一般是以文件形式保存在服务器中,因此在数据传输量大时会对服务器的输入输出端口占用的资源较大,对服务器产生了较大的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数据的同步方法、装置、服务器、设备和存储介质,实现了在远程数据同步时,更有效的利用了服务端的资源,提高了终端的数据同步速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程数据的同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接收通过信令服务器转发的来自第二终端的数据同步请求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使用状态;
若所述第一终端的使用状态为非操作状态,则将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显示的内容以线条元素的形式进行封装得到同步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数据流服务器将所述同步数据发送给第二终端进行数据同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远程数据的同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创建虚拟同步节点的创建请求创建带有唯一标识码的虚拟同步节点;
接收第一数据同步请求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同步请求确定所述虚拟同步节点的连接信息,并将所述连接信息发送至第一终端;
接收到与所述虚拟同步节点建立连接的第二数据同步请求后,根据所述虚拟同步节点的连接信息将所述第二数据同步请求转发给所述第一终端;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同步请求将第一同步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以实现数据同步。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程数据的同步装置,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接收通过信令服务器转发的来自第二终端的数据同步请求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使用状态;
同步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终端的使用状态为非操作状态,则将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显示的内容以线条元素的形式进行封装得到同步数据;
数据同步模块,用于通过数据流服务器将所述同步数据发送给第二终端进行数据同步。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程数据的同步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创建模块,用于根据创建虚拟同步节点的创建请求创建带有唯一标识码的虚拟同步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52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