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即食调味银鱼的制备方法及其制成的即食调味银鱼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60553.0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5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杨立;倪宝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富煌三珍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7/00 | 分类号: | A23L17/00;A23L17/10;A23L27/00;A23L27/10;A23L27/20;A23L5/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廖慧敏 |
地址: | 238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鱼 调味 即食 腌制 调味料 风干 油炸 制备 营养成分损失 低温油炸 含水率 捞出 沥干 去油 软质 浸泡 清洗 保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即食调味银鱼的制备方法及其制成的即食调味银鱼,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方式导致银鱼的营养成分被浸泡出,存在营养成分损失较大问题。本发明包括(1)获取软质的银鱼,清洗后沥干水分;(2)腌制:用调味料A腌制银鱼;(3)干燥:腌制后的银鱼风干至含水率为55‑60%;(4)低温油炸:风干后的银鱼在108‑112℃油炸30‑60s捞出,离心去油;(5)调味:采用调味料B对油炸后银鱼进行调味;(6)将调味后的银鱼进行包装即可。本发明能有效保护银鱼的有效成分不被破坏,有效延长保存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即食调味银鱼的制备方法及其制成的即食调味银鱼。
背景技术
银鱼,体细长。近圆筒形,后段略侧扁,体长约12厘米。头部极扁平。眼大,口亦大,吻长而尖,呈三角形。上下颌等长;前上颌骨、上颌骨、下颁骨和口盖上都生有一排细齿,下颌骨前部具犬齿1对。下颌前端没有联合前骨,但具有一个肉质突起。可食部100克的化学成分包括:
水分89克,蛋白质8.2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1.4克,灰分1.0克;钙258毫克,磷102毫克,铁0.5毫克,硫胺素(维生素B1)0.01毫克,核黄素(维生素B2)0.05毫克,尼克酸(维生素B3)0.2毫克。
晒干后的银鱼叫燕干。每百克燕干含蛋白质72.1克,脂肪13克,热量1709.4千焦,钙761毫克,磷1000多毫克。
CN201310407901.8公开了一种银鱼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骤:(1)配制香料水:将茴香、甘草、花椒、桂皮、辣椒粉和丁香加水煮熬,滤渣得香料水;(2)配制调味液:在香料水中加入白糖、盐、味精和酱油加热搅拌,冷却至常温后加黄酒即得调味液;(3)将银鱼放入调味液浸泡,取出;(4)过滤银鱼:用热油浇淋银鱼后,再加入白塘、盐、肌苷酸、鸟苷酸、五香粉、辣椒粉、胡椒粉、芥末粉和蜂蜜搅拌均匀后包装;(5)最后对食品袋杀菌即成。本发明加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采用本发明加工的置入食品包装袋中即开即食的银鱼食用有效期能达到180天。
但是,上述调味液浸泡和的方式,虽然达到了提升口感的效果,但是导致银鱼的营养成分被浸泡出,营养成分损失较大。并且热油浇淋的方式并不能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生产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方式导致银鱼的营养成分被浸泡出,存在营养成分损失较大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食调味银鱼的制备方法及其制成的即食调味银鱼,通过工艺、配比的优化,能有效生产出即食型银鱼产品,在保证银鱼鲜味的同时避免工艺操作导致的营养成分的损失。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即食调味银鱼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获取软质的银鱼,清洗后沥干水分;
(2)腌制:用调味料A腌制银鱼;
(3)干燥:腌制后的银鱼风干至含水率为55-60%;
(4)低温油炸:风干后的银鱼在108-112℃油炸30-60s捞出,离心去油;
(5)调味:采用调味料B对油炸后银鱼进行调味;
(6)将调味后的银鱼进行包装即可。
本发明通过调味料A腌制后风干的操作,能有效保证银鱼的有效成分不流失,同时,通过含水率和低温油炸的条件的限制,能有效避免高温下油脂氧化易酸败和出现哈喇味的问题,保证银鱼的有效成分不被破坏,对健康有益。
同时,储存的过程中会发生氧化而变黄影响食用寿命,因而,本发明通过将含水率为55-60%银鱼进行低温油炸处理,该方式处理后的银鱼能有效延长保存寿命,在不添加防腐剂的情况下,常温密闭保存寿命可达到2年,在2年内不会产生变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富煌三珍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富煌三珍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05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